文学考研那些事考研干货与学习

考研|《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策略及知识点提要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598人  金夕子
考研|《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策略及知识点提要

个人学习及辅导经验总结,具体问题可简信我。

考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生,除个别学校(如上海大学)和个别二级学科专业外,基本上考研初试科目都会考到中国文学史(包括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在现代文学史的教材中,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谓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目(或补充书目)。现结合自己考研经验及辅导经验,做一个复习思路和框架脉络及知识点的总结及梳理。

一、“双线”复习策略

通读《现代文学三十年》教材之后,发现这本书内容详实,语言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最主要的是,思路框架明晰,容易建立知识框架。

拿第一个十年举例。(目录)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二章 鲁迅(一)

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二 说不尽的阿Q

三 《野》与《朝花夕拾》


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 民国旧派小说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第六章 新诗(一)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第一个十年的写作思路,首先是文学思潮与运动,然后根据小说、诗歌、散文、 戏剧 这四种体裁来分节论述,在各节之前列出该部分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如小说部分的鲁迅和新诗部分的郭沫若等。

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均是这样的写作思路。

所以,第一条复习线路便是——共时性复习策略。先按照教材行文思路把握每一个十年的内容。从小说,新诗,散文,戏剧其中题材入手,了解各种题材在十年间的发展、衍变及代表人物各方面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风格,贡献等),由此形成横向的、断面式的知识框架。在共时性复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互文性”学习。即同一作家不同类型作品创作情况要拉通来学习,从多种创作中立体、全面地了解其创作。

但是这样的学习无法形成贯通性的框架知识。

所以,需要第二条复习思路——历时性复习策略。在第一轮掌握三个十年各自时期的文学思潮与运动及创作的状况以后,将每一个十年同一版块的内容连通起来复习。即把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新诗、散文、戏剧这几个部分各自的三个十年的状况连在一起阅读,纵向轴、整体性地把握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与发展演变。

将共时性策略作为第一轮的复习思路,历时性策略作为第二轮的复习思路,两条思路结合起来,就可以在知识框架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文学思潮及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

二、知识点提要

《三十年》这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作家作品浩如烟海,但重难点突出,整理出每一十年的知识骨架,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可以采取建立“数据库”的方式。以“数据化”的方式建立“数据库”,第一个十年的文学社团(或知识点)可以总结为“3+4+2+3”的模式。建立起数据库就意味着建立起了知识谱系。再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关知识,就容易多了。

第一个十年:以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创作为主。文学思潮上围绕着“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为主,是三个十年中受外来思潮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个十年。在思想上具有突出贡献和代表性的理论家包括(但不限于):鲁迅、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在创作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包括(但不限于):鲁迅(小说)、郭沫若(新诗)、郁达夫(小说)、徐志摩(新诗)、林语堂、周作人(散文)、田汉、丁西林(戏剧)等。                                                                                                                                              重要的文学社团按照体裁性质(粗略划分)来分包括:  小说——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而艺术  “现实主义”的一派,注重写实,表现社会问题)→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等等;  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  侧重感情的流露)→自叙传抒情小说,感伤小说等等;  浅草(沉钟)社等。      新诗——新月诗派(徐志摩、闻一多);湖畔诗社(湖畔三诗人);早期象征派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散文——“语丝社” (周作人,林语堂);“现代评论” 派等。 创作者按照教材中的五大群体来学习。需要重点掌握: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等人。                      戏剧——“文明新戏”、“爱美剧”、“小剧场运动”等。需重点掌握丁西林、田汉。

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同理。

第二个十年:(1928-1927)主要是国内矛盾。文学围绕着政治斗争展开,由此在对待“文学与政治”的不同态度下,形成了主张文学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反对文学与政治捆绑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文学。这两种文学思潮的对立与斗争,形成了第二个十年最重要的潮流。                                                                      由此形成了以“左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以“京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学。此外还出现了“海派文学”,这是对通俗文学(第一个十年的鸳鸯蝴蝶派)的继续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展示现代都市生活。文学现象上表现为左联、京派、海派的三分局面。这一十年表现突出的作家主要为:鲁迅、矛盾、老舍、巴金(三大长篇小说的高峰)、沈从文、废名(京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戴望舒、卞之琳(新诗)、林语堂(散文)、曹禺(戏剧)等。                                                                                                                                                                                            重要的文学社团(群体)包括:                                        小说——左联、京派作家群、海派作家群、新感觉派(海派)、东北作家群(左联领导下)等。                        新诗——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后期新月派、现代诗派等。                                                                                            散文——还需注意报告文学。                                                  戏剧—— “广场戏剧”、“剧场戏剧”等。

这一十年还需要注意女性作家的创作,尤其是萧红。

在这一十年中都市文明的出现和繁华,带来了城乡冲突,注意作家们是如何在创作中展现这种冲突和矛盾,自己作家的立场和态度。

第三个十年:(1937-1949)国内矛盾和民族矛盾双重矛盾。在面对民族矛盾过程中,统一战线的确立需要文学的宣传,因此在这一十年间,文学朝着与政治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内容也占据了主流。因为政治势力的划分,形成了沦陷区(日军侵略占领区域)文学、国统区(国名党统治区域)文学、解放区(共产党领导区域)文学以及“孤岛文学”(后来发展为沦陷区文学)四种并立的文学现象。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有:赵树理、孙犁、张爱玲(小说)、艾青、冯志、穆旦、臧克家(新诗)等等。                                                                                                                                                      重要文学团体包括:                                                                小说——“山药蛋派”  (赵树理)、“荷花淀派”(孙犁)等;                                                                                            新诗——校园诗人群; 七月诗派; 中国新诗派;诗歌大众化运动等;                                                                            散文——注意报告文学。                                                            戏剧——“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及 “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华等。     

这一十年间,文学现象比较明显,重点也较为突出。教材脉络清晰,知识点详细,比较好把握。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建立起大的框架,形成数据库,再填充、提取具体的知识点,是比较容易快速掌握的。

我是夕子,欢迎阅读。目前为四川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有任何问题欢迎简信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