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身体情况、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从已知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技能,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受教育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提高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第一,教育的目的要结合学生实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认识自然的经验和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要求我们教育了解学生情况,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素养,学习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习兴趣,学习的专注度,学生的年龄等,帮助学生制定一个有效的目标。我们教师总是喜欢给学生制定一个目的,具体到分数,期中期末考试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的目的就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做为一个懂得教育价值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素质,对经验的认知能力,给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到的目的,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目的,教育者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的,人是在不断学习和结合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设定新的目的。我们目前教育的目的则是过多根据社会发展和成人的经验提出教育目的,有些情况下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不偏废社会希望的教育目的,又要适合学生自身能力和社会经验,帮助学生树立相对符合实际的目的。例如,刚进入小学的目的是如何让学生懂得规则,喜欢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认知知识的价值。初中高中阶段又有新的目的,通过一个一个小目的的实现,学生会达到新的目的。
第三,教育是不断发展自我完善,
不断生长的能力。学生在联系经验与联系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教育发展自身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教师不能把教育的过程看成简单的知识灌输,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观察,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多样化,趣味化,不应该是冷漠和死板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个人获得持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第四,教师成为学生实现目的的推动者。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学生成长过程的经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专注度,解决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技能,学会适应社会,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