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鹅
搬进新小区后,物业费贵是贵了点,但服务和管理各方面那是在拆迁小区无法相比的,进出刷门禁,楼道也是,防止外人进出,尤其是近来疫情期间,外来租户直接就不让进了,本小区业主凭出入证进出,还要量体温,细致入微。
我们楼层有一住户,是在去年下半年才搬进来住的。
我们就三口之家,他家有两小孩加一老人,估计是业主的老妈,两房一厅着实是小很多,但老人说,这样热闹,喔,对了,是这样的,我家养了一只狗,他家呢,养了一只鹅,白色的那种,和我家的狗毛一个色,只不过我家狗狗要吃时会叫“汪汪汪”,他家的鹅见到生人是“嘎嘎嘎”而且声音宏亮,绝对是看家老手,我们唯一交集的地方在于,我遛狗,她遛鹅,她的鹅见到我家狗就伸长了脖子欺负,很是气人。
大多数时候是老人遛鹅,应该说是全部吧,老人可能来自苏北,听她口音好像是东台一带的,所以,上面的什么人多热闹的话是老人有次在楼下遛鹅我在遛狗时她告诉我的。
有一次她家的鹅又在楼层引吭高歌时,一下子就调动了平时欺负我家狗的情绪,我气冲冲到她家门口,拍开门,铁青了脸想问她家是打算在家跳天鹅舞呢,还是想咋滴?
业主开的门,然后业主老婆也来赔不是,说这都是老太婆的主意,让她不要带过来,偏偏当个宝贝似地从苏北田头间带来了,不是看在老头子刚去世的份上,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她把鹅带来的。
业主又出来解释说,在苏北农村时,这只鹅就和两老人相依为命,己经足足有近八年之久了,这不,老头子一走,老奶奶只剩下这鹅了,有时常常听到她和鹅自言自语,这疫情期间,一家人团在一起,又多了只这么只畜牲,确实是够烦的。
业主老婆忙着说,不好意思,我们己经做了她思想工作,等元宵节这天,就杀了炖鹅吃,对不住了,对不住,快了,快了。
这时老人听见我们说话,小心翼翼地过来,站在儿子儿媳后面,也不说话,好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她儿媳妇对她狠狠看了一眼,又让业主瞪回去了。
我的意思是,和业主先通个气,然后打电话给物业,让他们把这畜牲收了,免的扰民,重要的是收了这货,它就不会天天楼下追着我家狗狗咬了。
可是,听他们两口子这么一说,加上老人刚刚出来的那种眼神,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告辞回家,老人的神态一直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想象一个失去老伴的人,又远离一生守着的故土,和已经只有亲情而没感情的儿子儿媳在一起生活,甚至儿媳妇对于凭空多出一个人己经有些情绪,何况还多了一只鹅,更是无法接受,也可见阿婆生活处境之艰难。
当她儿媳妇说元宵节要炖鹅时,老人的眼神是乞怜和乞求的,也许儿媳妇没和她商量,就自己决定在过节那一天杀鹅,也许和她商量了,但老人迫于压力,可能是勉强答应了。
但是,我在想,鹅杀了之后呢?可能我终于清静了,不再每天都听到鹅叫声,我家的狗狗也安全了。
老人呢?也许老人将鹅当成了对老伴的思念寄托,或者说,老人就把鹅当成老伴了,看到鹅,她可能就看到了老伴,有了鹅,她才会觉的老伴其实还在她身边,并没有走远,没有了鹅,老人才真的失去一切。
我想去说些什么,但又无从开口,那儿媳妇说元宵节杀鹅,说的斩钉截铁,咬牙切齿的样子,试想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只是障于晚辈的礼节,或惧于丈夫的威严,才不至于大发作,我的投诉正好是她的导火索,也可能会让她拿到很好的借口,然后对那只鹅下手。
我没再去敲他家的门,我提心吊胆地等待元宵节的来临,好像要杀的是我心爱的狗狗似的,坐立不安,特别是自那以后在小区遛狗时,就没见过老人下楼遛鹅,我这心里一直都七上八下的,天天打开门闻一闻有没有煮熟的鹅味。
正月十三,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煎熬了,又敲开了邻居的门,开门的是业主老婆,我还没开口,她就一脸歉意地抢先说,不好意思啊邻居,老人回苏北了,鹅也带走了,平时打扰了。
我惊讶,这么严重的疫情期你让老人回去干嘛?
她说,老人待在城里不习惯,年前就嚷嚷要回家,这不,我老公今天送她回老家了,这样也好,你不知道,这鹅不光叫的厉害,还在我阳台拉屎,我也受够了,好好的屋子,搞得像个养鹅场,两个孩子身上也都是一股鹅味,不好意思了邻居,这下好了。后面还不忘加了一句,是老人家自己要回去的。
我欲言又止,只好退回来,老人回去了?带着她的鹅?
我理解的意思是,老人宁可回到那个乡下,宁可离开自己的儿子儿媳,也不愿意儿媳妇将鹅杀了,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但老人那天的眼神一直在我面前晃悠。
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遛鹅时,我见她腿脚并不太利索,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行动非常迟缓,然而家乡没了老伴,只有那片枯土,往后的嘘寒问暖,本可指望的儿子,也不再可能了,但家乡有老伴的坟冢啊,在老家,她可以赶着鹅,去老伴边上唠一会儿,坐一会儿,帮老伴锄锄坟头长高的青草,说说一生的风风雨雨,春风再冷,老人心里有个老伴就觉的暖和,无论是微明的清晨还是迟暮的傍晚,她都可以去,至少,那里没人嫌弃她的鹅,更没有人嫌弃她。
我的邻居在一单位做科长,媳妇在某银行上班,两小娃娃上全市最贵的托儿所,有次我遛狗时老人亲自告诉我的,得意洋洋,那口气,仿佛天下都是他儿子一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