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十大设计理念:绿色设计》 笔记
1、以往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单纯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为中心,以功能形式、功能结构、功能输出的宜人化目标为满足,却忽视了产品使用中与使用后的能源、环境等问题。
产品的“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弃置”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整个生产流、物流、资金流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能量流”的合理配置关系问题。
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防止污染、保护资源的战略自觉集成到产品开发中,是物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其宜人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主动方法。
(以机器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机-环境的综合协调)
2、绿色设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是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以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为宗旨的习惯,而将设计变革的重心真正放到功能的创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产品的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以更负责的态度与意识去创造最新的产品形态。
体现着“环境亲和性“、”价值创新性“、”功能全程性“的基本特征。
3、环境亲和性:产品开发与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人类生态环境与资源环境的有益性尺度。
如环境规章的评价、环境污染的鉴别、环境问题的提出、减少污染、满足用户要求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的技术与商业评估等。
特别是产品零部件设计策略方面,除了功能目标,更注意防止影响环境的废弃物产生,注意良好的材料管理。用再造加工技术或废弃物管理方法协调产品设计,使零件或材料在产品达到寿命周期时,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再生值回收并重复利用。
4、价值创新性:注重产品直接使用价值的同时,注重产品价值与环境价值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注重由于环境影响导致的产品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
MIPS:人类每项生产制造活动的“物质强度“,它的值越小,该产品或服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小。用此衡量,包装材料在循环使用时的能量流比制造新的材料要大得多,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包装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是毫无意义的。
绿色设计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价值创造过程:在结构与零部件设计中体现的结构技术与产品设计的层面,在材料与工艺选择中体现的污染防范技术与产品设计的层面,在人与环境整体关系中体现的创新设计、提高产品总体价值的层面。
5、功能全程性:设计人员在设计构思的开始阶段就要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再生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的要求列为同等重要的设计目标,并保证在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因此而拓展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不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整体质量与全过程中的功能实现来考虑,不应只有物理功能的目标,还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或损害程度为测定依据的设计目标。
6、生态负荷:生产过程中能量与资源消耗造成的环境负荷,由能量的消耗过程带来的排放性污染的环境负荷,由于流通与销售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负荷,还有产品消费终结时废旧物品与垃圾处理时所造成的环境负荷。
7、绿色设计三原则:3Re原则。
Reduce----少量化设计原则:减少。物品总量的减少、面积的减少、数量的减少;通过量的缩减实现生产与流通、消费过程中的节能化。
米格罗公司“环境保全方法论”最重要的一条是“对一切材料与物质尽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减少资源与能量的消耗。”
包含四个方面减少物质浪费与环境破坏可能的内容:产品设计中的减小体量精简结构;生产中的减少消耗;流通中的降低成本;消费中的减少污染。
负设计:从复杂臃肿的产品结构与产品功能中减去不必要的部分以求得最精萃的功能与结构形式设计。
不是简单地减少国家或企业的生产目标,而是减少个人消费所需的产品量的生产,产品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Reuse----再利用设计原则:本来已将脱离产品消费轨道的零部件返回到合适的结构中继续发挥作用;也指由于更换影响整体性能的零部件而使整个产品返回到使用过程中。
最需要设计思想突破的原则。
三个方面的要求:产品部件结构自身的完整性。产品主体的可替换性结构的完整性。产品功能的系统性(作为一个工作系统的基本含义,是局部与局部之间以某种确定的关系连接起来的整体,可以实现局部个体的替换)。
Recycle----资源再生设计原则:再生。构成产品或零部件的材料经过回收之后的再加工,形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
立法。人们的共识。回收运行机制。产品结构的设计,回收后资源的新颖设计。宣传与产品开发使消费者接受再生产品。
8、强调可拆卸结构的设计方法:产品拆卸设计方法的研究;拆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拆卸结构模块的划分及其结构的设计;回收系统的工艺、方法与制度的研究;零部件及材料分类编码及识别系统的建立等。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经济性分析;材料选择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研究;材料绿色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材料相容性分析;优化技术的配备方案研究。
9、强调协调工作与交叉工作的方法:有效的并行环境,闭环特性。
绿色家具设计:健康、安全无害,追求与环境融合、具有较长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的制造尽可能节省材料;选用可以再生和易于再生的原材料;可能危害环境的材料、不易回收再利用的材料都应尽量避免使用;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以不污染环境、节约能源为重要目标;不是用稀有动植物。
10、DED(可拆卸设计)的规则与方法。
有人根据人体内生物降解的工作原理提出思路:
准备废弃部件的尺寸应小于其所在的工作系统;
部件与部件的组合,应当有一个可以分解的结合方法;
产品结构中应当有一个能够测试并显示出其产品的“生命机能”是否正常工作、或已经死亡的机构;
部件设计的功能要求中,应包含一种“差异性设计”的意识与方法,即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以各种部件区别对待、区别处理,有的可以被其他机器在作用,有的可以被改造,有的无可挽回的被抛弃;
为了减少分解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材料种类不应当繁杂,一种部件尽量使用单一材料,而分解方法有多种;
对不适合实行分解与资源再生的设计进行验审、排斥的机制必须健全。
11、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
12、绿色建筑五原则:
必须考虑到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回避铝材等耗能高的材质;
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有无污染环境的可能,回避铁一类大量排放污染体的材料;
材料中是否过分使用了自然资源;
建筑完成,当需要拆除时使用的材料是否能实现资源再生化;
建筑工地与完成后的工作车间中有无不利于人身健康的因素。
13、绿色家具:基本上不散发有害物质的家具。如原木系列、天然蜡抛光、纸质、未经漂染的牛羊猪的皮革、藤竹等天然材料、不锈钢玻璃钛金属板等材料。
首要原则:自然共生。避免易生化,强调再生型。
卡埃塔诺·佩希尔的再生资源为题材的设计作品。“造物主就在有创见的创造设想之中”,从人们认为已经无用的材料中发现新的表现的可能性。尤其是他以布为素材,加上天然乳胶结合成坚硬无比的质地,解决了废旧材料的利用和新材质的发现两个问题。
14、绿色产品的简约设计:必须建立在真正减少材料与成本消耗的基础上。不仅表现在产品体量的“轻、薄、短、小”,还体现在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品质的高性能化。
如卡式单放机、Zanussi滚筒洗衣机、通用电气公司的第二代节电型充电器。
日本的设计。
不能超出实用限度、不影响产品性能、不刻意地利用尺寸的更新缩短产品使用周期、不因加快更新频率反而增加物质消耗。
15、“减少生产”的少量化设计:一是宏观的减小生产规模就会减小环境破坏程度;二是微观的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能源的消耗。
减少生产不是简单地减少国家或企业的生产目标,而是减少个人消费所需要的产品量的生产,在现实的情况下是产品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有效的问题。对过度消费人群实行减少生产的约束,让这一部分社会生产能力转向为消费品不足的人群服务。
16、流通过程中的少量化设计。
运输过程:减少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这与开发之初的材料选择有密切关系,与产品的生产地及销售网点的分布也有密切关系。
宣传过程
销售过程:宣传媒介与用于商品的宣传性包装上的资源过分消耗。
17、消费过程中的少量化设计:通过设计引导消费行为保护环境。
18、再利用化的设计。
“凯特尔电热壶”,各部件之间都以钉头榫接方式结合,在不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拆卸下来,基本结构是主体置于底座之上的无框架设计。为便于拆装,强调了结合部的结构强度,但整个塑料部件部分并没有增加过多的厚度。
I2571型环保型真空吸尘器,施乐公司的新型复印机,JAM设计小组与法国设计师用废旧零件设计的灯具,英国Treske的硬木家具,BMW3型环保概念车,瑞士Vitra公司生产的小波纹休闲椅与踩脚凳,日本Eiji Hiyama儿童玩具,澳大利亚Kambrook设计小组的节电型电热水壶。
19、绿色汽车设计:制造过程中能源的消费、有机化学物质排放与有害气体的排放、废旧车体与部件的处理工程、消费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等。其解决需要低消耗、轻量型的新车型设计、可回收与再利用的新结构设计、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新工艺设计与新材料开发。
20、沃尔沃的卡姆洛(Cumulo)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在加速器踏板放回的状态下,使车辆边以惯性运转边回收能量、并以这种能量再发动车辆前进。
欧洲新能源应用的一些方向:以氢作为未来能源的开发;使用氢、植物有的新发动机系统;电动马达、新型电池技术的开发;重新认识传统的能源使用模式。
21、竹原秋子提出未来世纪的设计方法论是“知、护、体、环”四字方针。“知”是知识、信息、智慧的集中,设计工作是智慧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知”是决定设计方向的前提。“护”是安全性的要求,包含了对消费者个人与消费者整体利益的防护与安全性能的设计。“体”是随身使用的日用品的开发,随着产品与人的亲和关系进一步密切,更加适合于人类日常生活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各种场合的需要,人机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协调。“环”即环境的要求,其评价标准既包含着对未来产品开发的经济标准,也包含着技术标准,既包含着道德标准,也包含着创新性的标准。
22、未来产品的设计趋势:“轻、薄、短、小、知(产品消费本身给人一种知识、价值观的传授,从产品中能获得更新的知识与视野)、趣(设计创意的趣味、别具匠心与启迪性)、游(放松的、舒适的、闲暇的感受,对于产品与人亲和性的呼唤)”。
23、在地球号宇宙飞船上没有乘客,每个人都是乘务员。——美国建筑师巴克米斯塔·弗拉
24、绿色设计不仅是对产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的设计,也是对绿色市场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绿色设计的产品从生产行为转为消费行为、生活行为。
佩希尔“资源再生文化”,融环境保护与审美形式的创造为一体,将废弃物中所包含的物能,包括审美形式的可能、经济性使用的潜能与让人们重新认识一切物质的功能属性的教育功能等重新揭示于世,让普通甚至厌恶的材料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光彩,让人们重拾对物质世界的深层价值内涵的感应能力。
25、表达方式上,正阐述比负阐述的效果要积极得多,如将“不使用氟利昂”改为“使用丙烷气”。
26、绿色消费心理现状的初步结论:
调查的消费者中对于绿色设计运动的关心程度比较高,可以认为绿色保全问题是今后若干年内最能引起消费者关心的主题。
与健康食品运动的发展逻辑一样,从销售企业涉及到生产企业,最后成为涉及整个社会的大趋势。
对某些企业来说,已经形成惟有绿色消费者才能左右市场方向的趋势。
消费者眼中对绿色消费的关心程度仍然有差异,如哺养着孩子的母亲。
环境问题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彻底解决,越是形成舆论越容易构成行动。
调查的零售商中多数表示愿意与消费者交流环境保全信息并销售绿色商品。
绿色商品不应当是特别的商品,应当将绿色产品的标准迅速推广到所有商品中去。
为了让绿色商品更吸引消费者,其形象应当是极普通、简练、有魅力的,不应当让人产生超前产品的印象。
如果绿色商品表现出追求利润的倾向,立即会失去消费者的兴趣,但在多数消费者不了解绿色消费的常识的现状下,应当让绿色商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消费者去了解什么是有利于环境保全的,让这些知识本身成为消费者的受益。
27、调查结果中对绿色商品的形象期望:
与迄今为止所消费的商品没有太大不同形象的商品,并不希望特别反映出“环境保护”特征。
绿色商品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应尽量是现代化、新技术的。
绿色商品的性能应当高于或不低于传统商品。
绿色商品的价格应与性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