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假设贫困了么?
“理性人”假设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依靠这一基础,再利用大量的数学推理以及数学模型构建起完美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主流经济学的经典范式。尽管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理论构建的前提假设,例如物理学中的古典力学体系就是以绝对时空观为前提假设,社会科学中很多学科也像经济学一样采用“理性人”假设,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没有哪个学科像经济学这样强烈地依赖前提假设。
加里·贝克尔,“理性人”假设最著名的捍卫者这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人类的经济行为是一种高级行为,有着复杂多样的多重自变量,比心理学实验室里研究的大多数行为更加难以进行控制,进行实验室研究的难度更大。所以,经济学理论体系就只能在某些前提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推演来构建。可见,前提假设对于经济学是何等重要,而“理性人”假设又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假设。如果前提假设与现实不符,整个理论体系可能依然逻辑自洽,但却不能预测现实,沦为毫无经验意义的数学模型。
从这个角度看,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谓的前提假设是否具有现实性不重要,只要预测准确的方法论,倒是比较符合经济学倚重前提与数学推演的特点。但经济学毕竟不是数学,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才是它的目的。对于一门经验科学来说,理论的正确性是以解释和预测现实的精确程度为标准。如果“理性人”假设存在系统的偏差,而经济学理论又强烈依赖这一前提,这样的话,不管数学推理有多么严密,模型有多么完美,其对经济现象都可能毫无解释力。
近些年来,主要由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广泛的质疑。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人从实证研究出发,通过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提出了迥异于传统观点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其矛头直指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理性人假设。卡尼曼等人的研究说明,非理性的发生也遵循某种固有模式,有着系统的规律性。这对于“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而言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这些研究来自控制严密的实验室实验。
行为经济学的发现能够解释很多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如今这些之前被藐视的“非理性人”经济理论在金融学、管理学等领域正方兴未艾。而来自心理学的研究则更加汗牛充栋,华人心理学家奚恺元【ChristopherK.Hsee,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发现,大部分看来正常的行为往往是欠理性的。事实上,在心理学界,对“理性人”假设存在普遍的怀疑。人并不是理性的动物,很多情况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行为被情绪左右或者是错误判断的结果。
尽管如此,基于两个理由,“理性人”假设依然是有用的。第一,人的理性尽管有限,但理性行为确实普遍存在。所以,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对于以“理性人”为前提假设的经济学理论来说是必要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物理学史上,相对论取代古典力学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因为相对论有着更为广泛和精确的解释力,它把古典力学的地位降低到仅仅作为在某些特殊条件(宏观、低速、惯性参照系)下对新理论的近似。
而行为经济学里的非理性研究则并不是这种彻底的革命,它不能把理性人前提下的理论包含其中。行为经济学之所以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乃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理性人假设不足以解释行为,将非理性行为补充进来,是对经济学的补充。如果没有一个比理性人与非理性人都更为有效的行为理论,那更普遍,近似性更好的假设就是最好的。尽管理性人假设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现象,但至今为止,它仍然是对人类行为决策最为近似的模式。
第二,“理性人”假设还是一种规范经济学的基础。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行为经济学如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只是描述实际行为,不具有规范性意义。人类行为尤其是高级行为,如思维、情感、理性等,一定程度上是受教育以及社会影响的结果。“非理性”行为适应性差,但经过理性训练,人们会有所改进,采取更为符合理性的行为习惯。理性是值得追求的目标,而采取“理性人”假设的理论则告诉人们,如果这样做,那我们将得到什么。
基于此,“理性人”假设依然是经济学的根基,有着广泛的用途。至于近些年来,由于主流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世界的预测失灵而招致的广泛质疑,则不必大惊小怪。试想,社会科学里哪一学科没有这种缺陷呢?现实的进展总是难以预料,理论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这就是社会科学。其中,只有经济学进行精确的解释和预测,是社会科学的典范。预测失灵是精确的大胆预测所付出的代价,但这并不能表示,那些不进行预测从而也不会产生预测偏差的学科就是成功的。
对于“理性人假设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可参见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第一章第7节
阿马蒂亚.森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理性行为”这一词条中,有类似的观点:“ ... 即使经济理论中正式使用的关于理性行为的传统假设,其不足已经变得很难否认,要找到在传统经济学文献中经常的理性行为的标准假设---和与此有关的实际行为的规范假设---的替换假设并非易事,这既是因为已识别的缺陷要求相当广泛的补救办法,也是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找到一个可供选择的假设结构,它能同传统的自身利益极大化或选择一致性一样简单和可用。....”摘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卷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