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上瘾模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同理心训练——《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第一部分读书笔记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10人  dream2024

梁宁老师是在讲产品课程,可上来第一部分就是讲同理心,这可是心理学的知识,为什么同理心对于做好产品如此重要呢?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一、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了解、预测他人行为和感受的社会洞察能力

二、同理心为什么如此重要?

那就得从情绪说起。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部手机,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型号都不太一样。而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个app,而这些后天学习的技能,都是理性的,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的往往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当我们情绪冲动的时候,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被愤怒、被恐惧控制了,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APP全废了。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不能说服你,因为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而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所以作为一个产品人,一定要重视用户情绪,读懂用户情绪,因为用户体现出来的就是情绪。

三、四种最基础的生物性情绪

1、愉悦与不爽

说到愉悦不爽,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词:满足。

满足可以用来衡量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产品好不好,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好不好,你对你自己的认识等等。

那什么是愉悦呢?愉悦就是被满足。我们不仅需要生存条件被满足,我们还需要再社会关系中被满足。

那什么是爽呢?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就叫爽。人类没有满足预期,或者本来在一个满足状态,突然被剥夺了,也是不爽。这些不爽的点,本质上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满足”、“愉悦”、“不爽”这三个词可以度量一个产品到位不到位,可以度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也可以帮你看到自己的天分和命运。

2、愤怒与恐惧

愤怒和恐惧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

什么是愤怒?愤怒,就是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什么是恐惧?比如一只猫在自己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但如果来的不是另外一只猫,而是一只老虎,猫就不愤怒了,它会恐惧,所以恐惧是更深层次的愤怒。

恐惧的作用是什么呢?

恐惧是边界,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看到一个人的恐惧,就基本上知道他的边界在哪里。

恐惧是动力,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强大。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那他在这件事上,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恐惧是痛点,做产品就要抓住痛点。所以,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所以,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因为对生存的恐惧。

四、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人为什么会口是心非?

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但这个“正确的话”,并不代表用户真实的选择。所以不要被言辞迷惑,要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一个好销售和一个好产品经历的区别?

一个好销售擅长的就是打破防御,一个好产品经历,则是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对于用户防御的态度和敏感度,也是一个好销售和一个号产品经理的区别。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因为产品不能像真实的人那样教育用户,说服用户,只能静态地等待用户的选择。所以产品经历要看到“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所以好的用户调研,就是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好的产品要顺应用户的潜意识。

五、认清人的本性,了解角色化生存

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壳是什么样子的,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它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集体人格是反人性的。

如果你的产品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就必须抛开对个体角色的刻板印象,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如果是在给一个集体做产品,就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六、自我与自律

前面讲的都是怎么观察别人,这一点回到自己身上。看一个自我的人和一个自律的人哪一个更适合做产品?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事实证明,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而控制力的自律的延伸。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极深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被人的体谅与迁就。自我的人更关注我喜欢什么自律的人更关注什么是对的。

自我和自律,都会催生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人。

每个希望成大事的人,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与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还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你亲密的合作伙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