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简友广场中国传统文化

耕读(十二):光盘与留余

2022-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村的大樟树

小时候,家里吃饭人多,常规吃饭九个人,添几个客,十几个人是常事。

如果那餐饭不够吃,就一定会剩饭,那餐饭管饱,反而一粒饭都没得剩。

饭碗几乎不会剩下一粒饭的。小时候饭香,又是木甑蒸饭,饭特别好吃,碗舔得干净,也是一种习惯,一种享受,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道德要素。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主菜,一定会剩一些。不是留作下一餐的那种剩,而是,另外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的回忆就是,碗里的菜,留一点,万一谁还没有吃饱,或者,谁劳动多,吃饭走后些,他就不吃亏。

我妈妈给出的解释就是,富贵人家,做什么都要习惯留余地。留余地习惯了,做什么就都有余地!

虽然我家里不是富贵人家,但是,我们从小,心里就是有一个富贵人家的模版,点点滴滴去学习。

妈妈说,富贵人家,冬天会给周围的雪地撒一些谷子,免得鸟找不到食物,又冻又饿。

妈妈说,富贵人家,看到别人来讨钱,会有慈悲心,要舍得施舍。

妈妈说,富贵人家,都早起,别人起来,他干的活,都抵得上别人半天了。

过去了很多年,我才知道,中华传统文化里,竟然真有“留余”文化。

而我们从小,受这种留余文化的熏陶,确实大家既很勤劳向上,也很相亲相爱,做事上,也比较从容喜悦。


每天发布,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

欢迎点赞收藏!

关注我,新的一天,不能没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