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封·枢纽【4】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2018-09-08 本文已影响10人
九风09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5845/7cdb2c76a676a7f8.jpeg)
子路曰;"卫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是有哉,子之迂也!轰其正?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必之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也。
一一《论语·子路》
中国是谁?它是汉族的还是超越汉族之上的?它是一元实体不断膨大?还是多元体系的不断演化?它与自己的过去是什么关系?它与世界又是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说不清道不明。本书的作者施展认为对此的回答是一部历史哲学,他认为历史哲学并不是对流逝时间与悠长过往的再现,也不是对宫廷权力或匹夫暴起的钩沉,而是要提供一种精神的秩序,为过往赋予意义,为当下确定坐标,为未来勾勒方向。
历史哲学是帮助民族通过过去看到未来 ,他会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告诉一个民族,究竟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要到哪里去。
历史哲学是这个民族的自我意识表达方法,为这个民族提供根本的精神凝聚力,使其能够在顺境种行止有度,在逆境中慨然奋起。他是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的认同基础,在特定的意义上,他可以被称为民族的信仰。
(完)
题图自Pixabay,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