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精神分析是实像与影子的相遇
(二)精神分析是实像与影子的相遇
3、 情景背景与表达
任何事物是一种关系的实体。一个事物的背后存在多个(或无数)因素的集合。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凸现,一种表达(包括沉默)。不同的凸现与表达,反映着它们身后的底蕴。
我们看见的是事物或实体表象,看不见的是它背后的组织与结构。事物表象是凸显,决定凸显的形式与性质的东西是它低下的内容。凸显是空的实体,阴影是凸现的背景,是真正的实体。
如,某人患高血压心脏病,这个病是他身体出问题的凸现,它常以头晕、心慌、心累、气喘、心绞痛表达着他如下的情景与背景:职业等身份―中老年、敬业或事业型,做事雷厉风行;个性结构-认真、严谨、自负、内省、克己律己、执着等;情绪情感-急躁、易急惹、敏感、易冲动、克制感情或多愁善感;生活习性-规范与条理化、嗜好烟酒、喜味浓饮食;也许还有家族背景;多在受刺激情景下发病。
一个有习惯性破坏行为的小孩,透视着他有一个充满惩罚性、施虐性的亲子关系环境。
一个怨妇,责备、抱怨丈夫是她的主要表达,透过抱怨,可以看到她充满怨恨的心理背景,她被否认、被控制的早期(原生家)生活背景,以及她把被控的怨恨之情外投给现实对象的转嫁。
一个社会里,若小偷和盗窃猖獗,至少表达着这个社会——还很愚昧,还存在经济或体制的落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酿造什么样的人文行为。
精神分析的情景,是分析师与来访者一起对情结呈现、清晰、分解、组建的互动轮回。
精神分析的过程,是时刻感受此情此景——移情-反移情的情景连续剧。
精神分析,是在移情情景中,去体验事物表象下的实体,去发现和揭示事物表象与实体的关系。
精神分析本身就在表达:将无意识(人的精神背景)呈现给意识(人精神的外表达)。
在各种治疗的情景中,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区域为背景(即潜在的意境和意义),而出现的注意焦点就是图形(即表象问题)。
分析与治疗的要点,要观察和探求在情景场中,某些方面是如何凸现出来,又是怎样成为个体注意和兴趣焦点的。
病理表现的根治,是协调凸现背后的相关。
4、 精神分析的悖论
研究悖论的哲学家说,悖论是某种特殊的谜语。谜一样的东西有诱惑力,它引诱你破解它而过瘾(快感),也诱使你追寻(永远没有唯一答案)的谜底而上瘾(痴狂)。生活里充满了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悖论,也充斥着“是命运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命运”之类的现实悖论。
人生来就要承受苦,却又要拼命消除苦;人向往成功却又害怕成功;人努力实现了婚姻又被婚姻击败了自己;人啊,爱也不是不爱也不是,人究竟怎么回事?
人的精神痛苦,就是被人的一系列心理悖论所纠结的表现。
精神分析是连通人知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桥梁,她在满足治疗师新奇、探索欲望,创造、拯救欲望的同时,也耗竭着治疗师的精神力量;
精神分析使治疗师对她深度移情的同时,也产生着对其他流派的理论反移情;
精神分析使人偏执和幼稚的同时,也使人变得智慧和深刻。
相对被分析者,精神分析使他解惑的同时也使他迷惑;使他退行的同时也使他成长;使他开悟的同时也使他痛彻……一切皆因精神分析让你知道自己的无意识,让你看清自己本不想看到的事实。
(无意识,记录着人的各种人格面具背后的实像。精神分析的魅力之处,是能让人觉察你的无意识,能看到你实像的自己。可精神分析的局限又在,难以突破人有害怕看清自己低劣面的人性软弱。因为人有认识自己、看清真实自己的需要,又有拒绝弱点暴露而掩饰脆弱的需要。后者,是精神分析不足以实现人的这一需要。因此有了那么多的新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学派、灵修课等疗法的发展,以满足人们认识自己,或修复心理创伤的多重需要。)
真相本身是一个悖论。人们渴望真相,只因为真相是自然是纯美,又恐惧真相,因为真相会伤人。
俄狄浦斯的故事,就是真相悖论的经典证明。
精神分析能揭示人之所以受心理悖论之苦的原由,但,精神分析能告诉我们,有解决悖论之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