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七月安生丶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由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在被物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相对独立性是与绝对独立性相对应。所谓相对就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而绝对就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意思。也就是说意识不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因为其本源是物质,是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但意识的发展与物质的发展并总不能保持着一致性与平衡性。具体体现在:首先意识与物质发展不可能完全同步有不平衡的特征;其次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连贯性,不仅与前时期、前时代的意识有联系,而且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文化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再次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新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对旧的意识的全盘否定,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其陈腐落后的东西,保留其合理的因素。所以科学家牛顿说过“我看得比别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还有意识各种形式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再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意识可以促进或阻碍物质的发展。

      这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于: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根据某种目的、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初步设想或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这就是人所特有的意识能动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 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这里须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所以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于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总之,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指精神不为物质所束缚,不陷入疯狂追求物质的泥坑,而具有相对的自主性,但精神不可能绝对地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因素,是对的。“画饼不能充饥”的道理,正说的是“画饼”是意识性的东西,是人脑对物质性东西的反映,画,绝不是实物的饼,是不能充饥的。所以,意识性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性的东西,不能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