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不吼不叫这样做,巧妙化解!
跟着叮当妈妈,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昨天叮当妈妈在去书店的路上,见到一群三岁左右的小朋友,本来玩的很开心,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开始打起“群架”来了,旁边的家长们非常的慌乱,对着孩子训斥的训斥,吼叫的吼叫,甚至有家长还用力地拍打了孩子的手。这件事情引起了叮当妈妈的思考和重视,孩子伸手打人就是恶意的攻击性行为吗?伸手打人对孩子来说还有其他的意义吗?所以今天叮当妈妈就想和大家来探讨一下,孩子打人的出发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在挖掘孩子为什么爱打人之前,叮当妈妈想给大家科普一个儿童心理学知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打人敏感期”。一般来说,3岁前的孩子正处于“打人敏感期”,这种“打人”并非恶意攻击性的行为,但也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打人敏感期”而伸手打人呢?
第一,自我意识的萌发。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之后,就会事事以“我”为中心,因此,凡不合心的意就不要、不干,甚至表现为动手去推掉不喜欢的东西,这也就成了大人眼中的“打”。
第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情绪,而大动作能力发展迅速,就出现了用肢体攻击其他人的行为,这是孩子在进行自我保护。
第三,寻求关注。很多小朋友打人,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对于孩子来说,做任何的事情都希望得到特别的关注,如果一直都没有得到关注,他们就会用一些反常的动作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第四,模仿学习。在电视、电影里有一些打人的镜头,打斗的画面,孩子看到之后就会进行模仿学习。
第五,家长的娇惯。有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即使孩子打人,也不会严厉的制止,从而使孩子养成了打人的坏习惯。
我们一定要记住,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因此,作为智慧的父母,应该怎么来对待孩子的打人行为呢?接下来叮当妈妈给大家3点实用的建议。
首先,冷静对待孩子的打人行为。孩子打人,父母不要做出过于激烈的反应,有些孩子打人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如果他做出打人的行为,父母的反应过激,对他严加管教,就等于在无意中让孩子达到了目的,也会使他们形成错误的意识。他甚至会错误的以为,无论父母在做什么,只要他打人,父母就会关注他。
第二,读懂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冷漠,无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暴力冲动,就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三岁以前的孩子打人,其实只是他表达自我意识的一种反应,他会通过拍打别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注意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绪,然后解读宝贝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父母能够理解他,也会减少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情绪的行为。
第三,父母要做好榜样。平时尽量宽容、周到,平和,千万不要使用暴力。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呀,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伸手打人并非就是恶意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也有其他成长的意义,所以,父母在处理孩子打人的事情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使用处理方式。好了,叮当妈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有家庭教育和育儿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叮当妈妈,期待与你一起自我成长,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