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NO.2:公民记忆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38人  圳确买房丁先生

黑明是国内目前最著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有一天我在家翻阅他的成名之作《公民记忆》(这本书深圳图书馆可以借阅,黑明另有著作《与1000个人对话》),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摄影家,黑明


黑明著作:《公民记忆》

“记忆”是什么,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儿吗,过去发生了无数的事儿,为什么我们单单可以记住这一件而不是那一件呢。人生路就是一条漫长的奈何桥,生死是桥的两头,时间就是那一碗孟婆汤,不过它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从来都是强灌下去的。这让我想起来老小孩儿本杰明·巴顿,瘦弱的少年得了老年痴呆,坐在透着阳光的养老院,笨拙的弹奏着钢琴,曲不成曲,调不成调,时间无情的夺走了他的记忆,他已经不记得站在他身后的沧桑的老太太是谁了。

或者说我们从来都是选择性的进行“记忆”。

有些美好的,悸动的我们将它刻在脑海里,强制自己不去遗忘它,甚至还将它深加工,将它变得更加美好,从不主动遗忘到刻意珍藏,倒像是故意埋在地下的酒,期望它越陈越香。有些丑陋的,不堪的,我就将它变成身上的疤,让它恣意的生长,直到纵横交错,让自己时刻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沟壑,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是这样,难道一个国家不是这样吗。如果一定要从你的脑海中挖掘一些关于这个国家的记忆,你会想到什么呢?在黑明的镜头下,在黑明的笔下,我看到了天安门,看到了毛泽东,看到了那一个动乱的年代。

那个时代的记忆大多绕不开照片中的哪一栋建筑

不过那个时代具体的记忆是不能移植的,因为关于那个时代的图片,文字资料太有限了。而且即使有并丰富,感觉也是隔了一层:就算我知道某个人被批斗过,被折磨过,那种疼痛我也不可能通过照片感受。或者我即使知道很多因为停课闹革命,因为上山下乡而妻离子散,而颠沛流离,而饥寒交迫,而居无定所,那种深夜辗转难眠的折磨我也无法通过文字去感觉。何况这些图片也好,文字也好,都是经过了选择的记忆,经过了粉饰的记忆。

那个时代的记忆也大多和背景中的那个伟大人物相关

时代再怎么变,再怎么动荡不安,但是有一条是颠扑不破的——只有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那个混账的年代不仅无视知识,甚至践踏知识,但是时间毕竟短暂,而且注定不能长久,因为这违背了人类的基本常识和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所有还活着的人,他们的经历证明,有知识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安详——高级知识分子,高级技能掌握者过着相对来说更幸福的生活。(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居住条件,更安详的晚年生活)这倒是成为了我记忆中的一部分。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诚不我欺。前面四条都虚无缥缈,唯有第五条可以按部就班的操作。读书,掌握知识,毕竟经济的拮据是一时的,自身的强大和完善必然会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就算一时时运不济,沉浸在阅读中,我们也可以让心灵获得片刻的安宁。

时间是洪流,洗刷着生活里的一切。各位,远去的,就不挽留了吧,就像是银盐的曝光,就让它成为是一块儿淡淡的影子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