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案:二孩生下来没人带怎么办?
两会提案:二孩生下来没人带怎么办?
文/汪雪英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6107/9a60fb4a0d90e3b2.jpg)
生二胎,是最近一年以来,民生最热门的话题,没有之一。二胎,也是2016年最为热门的网络和民间词汇。
可是,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有人欢喜有人愁。
乡下人是欢喜的,因为乡下少种点田,爷爷奶奶就帮手给带了,再无父母的育龄妇,就自己在家带孩子,因为乡下人没工作,顶多到沿海城市打工。为了生孩子,打工就算了,因为,这泥碗饭,丢了可以再找。自己苦10月,再辛苦个三年,孩子上幼儿园就轻松了,让男方去外面打工挣钱养家,能糊口就行了。这对于之前未生二胎的还在育龄的妇女,是必须的选择。如果不生,以后年龄大了,更不能生了,后悔药都没得吃了,一般来说,农村的育龄妇女,年龄大点,也会选择生二胎,即使有的人有点不情愿,但也架不住公公婆婆的劝,还是要生的。农村,基本上不存在,不愿意生二胎的。也不会为了生二胎犯愁,毕竟,生孩子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大事,工是可以不打。
发愁的,多是县、市、省一级的城市双职工家庭,越是大城市,压力就越大,想法就越多,什么房价高啊,什么生孩子成本高啊,如果生男孩,以后长大了,要有房有车,才能娶到媳妇啊,这一类的想法,我看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是神马人的想法。俗话说: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的关键是:孩子生下来,谁来帮着照看。这才是很多人不敢生,不愿生的真正原因。现在的人,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再加上,享受主义作怪,谁愿意自己找罪受,还要让孩子生下来受罪呢,这是我在城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试想,一个新婚妇女,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自己很年轻,没经验,不懂得如何带孩子,还有父母在一旁帮着带。自己还能轻松的去上班。可现在要生二胎,有期待的,有犯愁的。当然,也不是你想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就真的能怀上,这也是一个问题啊。现在生孩子,对一些育龄女来说,已经有些不适应了。时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第一个孩子怎么带大的,自己都差点不记得了。
还有,第一个孩子都大了,有的读初中、甚至上了高中或考上了大学,也有的,结婚迟的女人,孩子也应该上小学五六年级了,再要生个小的。自己就成了高龄产妇。六零后就不再想了,自己没条件了,因为孩子都快要结婚了,让孩子们多生一个吧,自己帮着带,顺便再倒贴一点奶粉钱,作为爷爷奶奶,是可以的。七零后呢,想想也就算了。自己都四十多了,在生与不生之间挣扎,多半也是不愿意再生了,四十四岁一过,若再生一个孩子,到七十岁,这个孩子,才能结婚,自己能否活到七十岁,还很难说呢,七零后选择不生,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在想生的,就会咬牙努力生一个。
在这一点上,我佩服二个六零后,我身边就有二个女友,一个六七年出生的,在开放二胎的前二年,在她的儿子,都大学三年级,在她四十六岁生育高龄时,抢在能生与快不能生了的尾巴上,偷偷的躲在外面,生下了一个女孩,全家可高兴了,开放二胎的时候,她的孩子,刚满两岁。
还有一个六八年的女友,在三十七岁的时候,生了二胎,她的这个二胎,现在也上小学五年级了。她们认为,一个孩子太少了,尽管自己年龄大,在能生的时候,赶紧生一个,免得年龄大了,想生生不了的时候,后悔药也没了。
可是八零后呢,这生二胎的事,就必须摆上议事日程了。二胎政策,其实就是为八零后准备的,因为九零后刚结婚,他们生二胎,还很年轻,正逢时,没有什么选择生与不生,必须的。可是,八零后都三十五六岁了,是生育年龄。也适合生,但离生第一胎的时间,也相隔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了。
之前生育第一胎,多半是由父母帮着带孩子,可是呢,现在来生育,隔了十年或更久,父母亲老了,带孙也带不动了,甚至有的家庭父母有一个都过辈了,生孩子,自己带,没条件,双职工,在事业或国家单位上班,工作丢不了,请假不能有这么久。要工作,要带孩子,没个人帮手,怎么行,请保姆吧,自己那点工资,住这点二房一厅的居室,还要供个外人吃住,根本就没条件请保姆。
请了保姆,自己挣的那点工资,基本就没了,孩子还要奶粉钱呢!自己上班的时候,孩子肯定是吃奶粉的,当然,也有些单位人性化管理,育龄妇可以中途回家奶孩子,或者让人把孩子抱到单位休息室喂奶,更多的母亲,选择上班时间给孩子喂奶粉,所以,奶粉钱是必须的。奶粉钱,保姆工资,加上多了一个保姆吃的开销,也是不小的。关键是,请个放心的保姆,让自己省心,也不这么容易。一般人家请保姆,都是把自己乡下的亲戚或熟人介绍的人带到城里,知根知底,更多的人家是把父母接到城里照看孩子。这样,无形中,生活开支增加了,婆媳问题随之也来了。
但是,八零后生孩子,不仅是个人任务,还是国家任务。大家都不生,以后怎么续下去,八零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九零后的孩子,农村多半人家是二个孩子的,但城里人,还是只有一胎,这4+2+1的家庭结构,不说将来孩子负责父母养老金的问题,单就是照顾年老的父母,一个孩子,要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这个责任,也是很大的。但基于以上的成本开支,和照看孩子的问题,很多人不敢生,不愿生,特别是城里一直生活很自我的那些年轻人,生活舒适,是他们的追求,当然,舒适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他们喊道:“我倒是想生,可是,没人帮我带孩子,怎么生啊?”
于是,在刚刚闭幕的此次全国两会上,两位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蓓和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都关注到这一问题,两位女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关注0-3岁托幼问题,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措施。建议制定0-3岁托幼标准,引导社企合办“托儿所”。
开设0至3岁的托幼机构,摧生这个婴幼儿市场,让托幼机构的人来帮着照看孩子,这样,年轻的夫妇,生养就不怕无人带孩子了。这个办法是能解决问题。可是,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让托幼机构照看,白天可以,晚上,我认为是不行的,婴儿需要母亲的呵护。事业和国家单位,包括外企国企在内,只有100天产假,产假之后,就要上班,如果把孩子放在托幼机构,下了班去接回来,晚上跟母亲一起睡,这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说,把孩子全托养在托幼机构,自己不带,这不好,因为,婴儿是离不开母亲的。没有母亲呵护的婴儿,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这一点,没有生养过孩子,没有带过孩子的人,是不能也无法理解的。孩子生下来,不管如何哭闹,一到母亲怀里,就安静了。她或许二个月就认得母亲了,或许,她还不认得母亲,但是,母亲身上那熟悉的气味,奶香味,她是一定认得的。
最主要的是,现有的托幼机构,一是资质不齐的多,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因为是公益单位,是在民政部门注册,而民政部门根本监管不到也无力监管,这个还不算,最主要的是,城市这样的托幼机构不够用,跟幼儿园一样,人满为患。所以,增加社企合作,办托幼机构,解决一些育龄二胎妇女的实际困难,这是可行的,我不是代表,我也不知道,最终这个提案是否通过审核摆上议事日程。
但我希望这个提案得到通过。让八零后这些育龄女,能按心上班,也能放心生二胎。
“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些人“不敢生,不愿生”的现象很严重,除了生育成本之外,孩子没人带成了家庭最主要的顾虑之一。让一些想生二胎的家庭,如愿以偿;但也有许多家庭,愿望是想生个二孩,可是,很多夫妇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想生二胎,但二胎生下来没人带,这怎么办啊?
“我们想再生一个,可两边老人年龄大了,都没能力带孩子。”
我家也有两个事业编的八零后育龄妇,也遇上这种情况。且双方老人年龄都大了。我爸就说:“你们趁着还能生,赶紧再生一个。”
我弟媳回道:“嗯,我倒是很想再生一个,可是到时真的有了,要生了,谁来帮我带啊,我们两个都要上班呢!”我爸挪揄:“没人带,好办,请保姆,请你姐去带啊,发工资。”我弟媳:“我发不起她的工资啊!她能挣钱的。”我爸又说:“反正她没事,她一周就上二节写作课,还是晚上,平常,她都是在电脑前上网的,带孩子正合适。”这时,站在一旁的我笑了。想想,我已经快二十年没带过孩子了。不过,真有这么一天,我还就真的要去帮她带,谁叫我是她姐呢。并且,这是不带工资、有育儿经验的保姆呢!
总之,我只是一个只有农民工身份的所谓作家,一个自由职业者,没有失业这一说。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了,我鼓励她们生,也鼓励我身边只有一个孩子的朋友生,有条件的,尽管生,没条件的,创造条件生。错过了生育季,后悔药也就没了。
这种事情在乡村,倒是容易解决的,因为农村的老人,除了年龄大的,行动不便的,能下地干活的女人,基本都能支持自己的儿子儿媳,再生一个。这在农村,很少有老人说,不愿意帮儿孙带孩子。除非真的是身体原因。可是城里就不同了,城里的父母有工资,有养老金,有社保,不愁吃住行,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有的人,真不愿意,老了,还要带个婴幼儿。
可是,城镇的夫妇,之前都是一个孩子,大的都十几岁了,上初中甚至高中,还有考上大学的,可要是生个弟弟或妹妹,是不是再要生个小的,一直也有好多夫妻向往,可是父母没退休,有的年龄太大,一至三岁的孩子,老人没法帮着带,但年轻人又要去上班。为了保住工作,只能不生了。
要我说啊,各单位自己办个托幼机构,这是最方便的,一是在单位办,解决一些企业闲散人员再就业的问题,抽一些女性出来,去学习如何照看和护理孩子,学一些婴幼儿护理知识,二是各单位开办托幼机构,可以就近给孩子以母乳喂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问题,三是母亲在上班休息间,也可以抽身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当然,几个人的单位,就可以放到隔邻的大单位去。
比如,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一个教育部门,或者一个其他事业单位。都在附近办公,这样,就可以一家的名义,办一个托幼机构,其他二个单位的幼儿,可以放过来一起托养,一是节约成本,二是促进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团结合作,三是,都在隔邻,放心办事,也好抽时间喂母奶。当然,还有更多更为实际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东方网记者张喆的采访。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6107/563dd8f8eca50b78.jpg)
延伸阅读
新闻链接:专题首页> 2017全国两会
江苏女代表建议制定0-3岁托幼标准引导社企合办“托儿所”
2017年3月14日09:55来源:东方网选稿:张喆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不敢生、不愿生”现象非常普遍,除了生育成本之外,孩子没人带成了家庭最主要的顾虑之一。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两位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蓓和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都关注到这一问题,两位女代表不约而同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关注0-3岁托幼问题,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措施。
“我们想再生一个,可两边老人都带孩子带怨了,撂下话来说,要生自己带。我们都要上班,没人带肯定没法生啊。”
3岁前孩子没人带困扰诸多家庭
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建议中说,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统计,有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80%左右的父母在是否要生育二孩上,首先考虑的是托幼、入学等因素。而女性作为当前养育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其生育二孩最大的顾虑在于,在孩子0-3岁期间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这对她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在南京,公办园资源一向紧张,为了缓解孩子3岁上小班的“入园难”问题,几年前南京市教育局出台规定,公办幼儿园原则上不能办小托班。这几年来,孩子上小班没那么困难了,但一些没人带孩子的家庭又面临了上不到小托班的难题。
家住南京建邺区奥体附近的一位市民最近就遇上了这样的难题,家门口的公办园不办小托班,连民办园也开始缩小小托班规模,“光我们小区就有十多个今秋等着上小托班的孩子,但是听民办园保安说,还没开始报名,今年秋天的小托班都已经满了。孩子在家没人带,那可怎么办啊?”
市场需求催生大量无照托幼机构
两位代表调查发现,当前0-3岁托幼工作存在诸多困境,难以适应社会迫切需要,亟待解决改善。
一是观念落后。虽然有旺盛的社会需求,但0-3岁托幼问题的社会化尚未成为主流观念,仍被视为家庭问题,或者是女性、祖辈的天然职责,有60%的父母为了保证工作选择“祖辈照顾”。
二是政策空白。省内尚无规范0-3岁幼儿照料和教育问题的政策法规,也没有赋予教育、民政、工商和卫生等行政部门对之进行监管和服务的法律职责。
三是市场混乱。由于缺乏规范,托幼机构既未纳入教育部门管理,也不属工商监管范围,民政部门登记备案不健全,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大量0-3岁托幼机构处于无照经营状态,管理参差不齐,卫生和安全状况堪忧。
四是供给不足。根据江苏省妇联的调查,有62.3%的受访者有0-3岁托幼的需求,但同时有高达35.5%的受访者居住地附近没有托幼机构,0-3岁托幼难普遍存在,因此出现了“幼儿园托管”、“单位托管”、“社区托管”等多种形式,以及大量未经登记的黑托管机构。
政府需正视0-3岁托幼实际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对公共托幼的责任和义务。应由主管部门制定0-3岁托幼行业标准。
政府应制定行业标准明确监管部门
“在日本,3岁以上儿童属于教育部门主管,0-3岁的托幼问题则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吴晓蓓代表认为,0-3岁托幼工作不仅关乎女性就业与发展,更影响人口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政府需要正视0-3岁托幼实际需求,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对公共托幼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育、人社、民政和卫生等行政部门在0-3岁托幼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在此基础上,应由主管部门制定0-3岁托幼行业标准。0-3岁托幼机构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同时对婴幼儿照顾的设备设施、人员资质要求也比较高。为规范托幼行业发展,需要制定托幼机构的行业标准。
应该对托幼机构场地、设备、人员资质、卫生、安全、收费标准等诸多条件作明确规定。使托幼机构切实能够服务于0-3岁幼儿,缓解女性照顾子女和兼顾工作的沉重压力,进而实现婴幼儿照顾责任的社会化。
公办托底,引导社企合办“托儿所”
其实在很多年前,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自办过“托儿所”或是幼儿园,解决了大量职工的托幼需求,让家长可以安心上班,还可以就近哺乳和探视孩子。
两位代表建议,针对社会对0-3岁托幼存在的多层次需求,建议立足社区,以公办托底、允许私营托幼机构共同发展,既照顾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同时也兼顾不同经济条件家庭的托幼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基于女性员工的年龄结构和二孩生育情况,在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开办托幼机构尤其是接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主要解决母亲的哺乳、幼儿照料问题。使0-3岁婴幼儿的母亲能够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哺乳和探视。鼓励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与邻近社区合作,共同开办托幼机构,这样可方便接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
不妨增加婴幼儿保育员专业
0-3岁婴幼儿的护理、照顾、教育有其特殊性,婴幼儿教师一方面需要有婴幼儿护理的专门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有启蒙教育的教育能力,这些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婴儿保育员,也不同于一般的幼教师资,需要有多方面的技能。
为此,两位代表也建议在中高职教育中增加婴幼儿保育员专业,加强婴幼儿护理教育的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婴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审批制度,确保婴幼儿护理、照顾以及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两位人大代表,算是费了心,为全国的育龄女提案,希望能办社企合办更多的托幼机构,让市场需要得到缓解,让育龄妇们安心上班,这是一个好举措。也是一个值得点赞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