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14堂必修课》第三课 我现在做什么?
人类无疑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生,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令人振奋的事实。
【心理咨询概述】
一切治疗流派的设想都是减轻痛苦,减少症状,提高当事人应对生活当中各种应激源的能力。在成功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学会体验、理解并调节情绪。每一种疗法最终都会向患者传授某些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自我、他人和世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患者可以形成新的自我概念。
每一种心理咨询都努力让当事人产生一种新的体验,从而
。检查当事人头脑中的成见与信条
。扩展对自我的觉知
。增加对现实的检验
。帮助当事人面对那些引起焦虑的经历
。纠正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
。更新对人生的理解,以提高当事人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探索并检查当事人的行为、情绪、感觉和认知,目的是扩展当事人的觉知,并且提高多方面体验的整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咨询最关注的焦点是情感和认知(思维)的整合。通过改变情绪和认知过程的激活方式,当事人的大脑可以修通负责这两大功能的神经网络。治疗流派的不同,主要在于他们对人脑的功能有着不同的关注并且采用不同的技术来调节和整合这些功能。由于理论取向的不同,上述过程的结果被称为自我力量增强、情绪调节、分化或者症状减轻。
【说什么?做什么?】
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的各种疗法有下面这些共同的因素:
。咨询师的关心、同情或者共情
。关心与责难的平衡
。舒适与紧张的平衡
。情感与认知的平衡
。把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作为一个目标
。共同为当事人的生活创建新的解说,或者形成关于自我的新故事
在心理治疗中,让当事人把问题弄明白是不够的。不论何种流派,咨询师都会鼓励那些被情绪压垮的患者去思考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帮助那些情绪被封存的患者去体验和表达情感。
【个案概括】
个案概括其实就是把你掌握的某种理论应用于当事人。他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你理解当事人精神痛苦的原因和疗法,并且理解治疗的原理。它将当事人内心困苦的原因、结果和各种后续问题放进一个理论框架,从而得出指导治疗的方案。
案例概括就是:
。描述当前的问题、症状和可能的诊断
。从理论上解释这些问题为何出现、怎样演变
。大致说明这些问题应当怎样表述、如何治疗
心理问题通常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养育问题、应激、创伤和代谢障碍都可导致精神上的痛苦。案例概括要利用一种或者多种流派把当事人的困苦与治疗计划联系起来,并且设定具体的目标。
通过对同一个案例的两种疗法,你可以看到,你在理论上对病例的概括导致了不同的疗法、不同的咨询内容,当事人对治疗关系的体验也不同。治疗该如何操作?这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你的理论导向。养成对个案进行概括的习惯;假如遇到困难或疑惑,也不要灰心,因为这项技能需要时间和练习。个案概括是你的路线图;不要做一个不问方向的人。
【治疗计划】
先为当事人制定目标,再倒过来制定达到目标的干预措施。把治疗目标与干预措施联系起来,通过战胜逐渐增加难度的多项挑战来趋近最终的目标,这就是治疗计划。
要想把求助者在治疗中的挫败感减到最少,你就需把达到最终目标的各个步骤分解成可控的部分。没有完成某一步骤,可能是因为你没有重视某个需要先期完成的中间步骤。如果是这样,你就要主动为这次失败负责任,才可以让求助者恢复信心。
“失败”可以被重新界定为“试验”,因为它可以为将来的进展提供重要信息。
【个案笔记】
个案笔记应当简洁并抓住重点。
个案笔记的记录方式可以是描绘出求助者的进展过程,从而让求助者体会到成就感。
【第22条军规】
要避免这种“第22条军规”。不但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还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这些技能,成为合格、成功的咨询师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