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复仇的罪恶
伟大的作品,总是可以读出很多种意味,因为它是意蕴丰富的。
《雷雨》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尽管已经读过很多次,但每一次读过,都会感到情感的强大冲击,那种震撼,丝毫不亚于第一次读的感受。
关于《雷雨》,有很多种说法。有从伦理角度去解读的,《雷雨》被看作一出家庭乱伦的悲剧;有用阶级眼光分析的,《雷雨》被当作社会斗争的缩影;还有把“雷雨”作为命运象征的,《雷雨》预示着无可逃避的命运。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角度,就是一种面貌,就是一种感觉。或者说,一种感觉就是一种角度,作品的解读,总是从感觉开始的。
在读过若干次后的这一次,被震撼的同时,一种不同与往的感受在阅读中撞击着我的心,这种感受让我开始摆脱既有的说法,重新审视《雷雨》。
在我看来,《雷雨》,整个就是一个阴谋,一个复仇的阴谋。
这个阴谋在剧作开始就笼罩着整部剧,随着剧情的深入,它不断吸附新的罪恶,愈来愈深重,最后不可遏止地引爆了悲剧。处在这个阴谋中心的,就是繁漪,她是复仇女神在剧中的化身。
一开始,借鲁贵的口引出“闹鬼”事件,繁漪以“女鬼”的身份初次出现,就为整部剧蒙上了一层鬼魅的色彩。
她,周公馆的太太,本应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走上复仇之路的是和周萍的一段私情。
重要的不是作为继母与作为长子的他们不该如此,而是事到临头,周萍否定并要放弃这段感情,这才是关键。
繁漪,如书中形容,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不为自己所做的后悔,并要毫不畏惧地继续走下去。而周萍出于对父亲的畏惧和愧疚,很快就开始后悔,寻找种种借口躲避繁漪,并把四风当作救赎自己的一味药,以洗脱内心的罪恶。
所以,他们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在一次次激烈的争吵后,日渐失望的繁漪开始发出了她的复仇誓言,“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你们”。
起初她是把复仇矛头指向四凤的,以为四凤的消失能让周萍回心转意,为了把四凤赶出周公馆,她召回千里之外的鲁妈,借鲁妈来达到目的,但没料到鲁妈就是周朴园青年时的恋人侍萍。
鲁妈爱女心切,千里迢迢回来,做梦一样见到了曾经有负自己的周朴园,繁漪的安排无意中促成了他们的重逢,也为所有的悲剧都埋下了根源。
也许要说周梅总会见面,悲剧是必然的,但没有繁漪,一切不会来得那么突然迅速。
辞退四凤并没能够挽救她与周萍的感情,繁漪在计划落空的失望中,开始失去理性,她深夜冒雨跟踪周萍。周萍与四凤在屋内幽会时,她悄悄将窗子从外面扣上,这样使得鲁大海突然出现时,周萍不能及时脱身,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鲁妈亲眼目睹了周萍和四凤——自己的一对儿女在偷情。进而促使周萍冒雨逃跑,四凤含愧出走,矛盾进一步激化。
繁漪虽然在这一幕中并未现身,但她像一个幽灵一样引导着事情朝悲剧发展,虽然其中更深的悲剧她还没有觉到。
到了最后一幕,所有的阴谋汇聚到一处。
为了阻止周萍离开,繁漪先是用鲁大海来做障碍,不料鲁大海在周萍的一番表白后由厌恶转为同情,放他们走。
看到计划失败,繁漪不惜撕破母亲神圣的外衣,把周冲也作为一个棋子来阻止周萍,当着周冲的面对周萍喊出“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我是你的”这样的话。
当看到一切都无效时,她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周朴园。
殊不知,她正在把事情引向可怕的境地,周朴园简单一句“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就像点燃了悲剧的导火索,悲剧以无法控制的力量爆发了:四凤触电,周萍枪杀,连无辜的周冲也被卷入了死亡中。
这时,阴谋的力量已大大超出繁漪的控制,甚至将她自己也卷入悲剧的漩涡,因为失去最后的寄托——周冲,她也堕入癫狂之中。
虽然这个悲剧结局不是繁漪直接造成的,但她的复仇阴谋却是悲剧形成的最大内动力,成为情节发展的内线索,围绕着“复仇”,故事情节衍生增殖,悲剧也一步步呈现。
起初,繁漪还是理性的,把复仇的行动控制在她的能力之内,渐渐地,她无法驾驭了,反过来被复仇所控制,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复仇工具。
如果说起初的复仇心理是缘爱而生,那么到了后来,她的行为更多是为了实现复仇而复仇,计划落空的失望更加剧了她的复仇心理,为了实现她的计划,她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繁漪可悲地沦为复仇阴谋的玩偶,而复仇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车轮,已经无法停止,因复仇而来的悲剧也势不可挡。
仇恨,是一粒罪恶的种子,一旦种下,必然膨胀,壮大,最终,毁灭他人,也毁灭自己,万劫不复。
这是我一篇发表过的旧文新发,偷懒了🤗
再次读完这篇旧作,不禁感叹:一个失去了爱的女人多可怕,一个把爱当成全部的女人多可悲!
附旧文《雷雨》:无处安放的灵魂
20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