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投资理财理财投资

投资体系,是你最为宽广的护城河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1人  ETF成就财富梦想

大约在两年前,Peter还对指数基金茫茫然不知所以,不就是跟踪那个涨得如同蜗牛一样的上证指数吗?有什么值得买的?

毕竟,上证指数十年不涨给了新老股民太多的伤痛和失落。

第一次进行指数基金的买卖是在2017年。当时刚好读了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对指数基金观点有了很大的转变,刚好母亲的一个退休账户委托Peter打理,这份信任交到手上,自然不能辜负。那段时间对财经郎眼挺着迷的,信了大宵的话,开始每月定投上证50指数。

随着了解的深入,Peter发现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即使是人人诟病的上证指数,从成立至今,20年上涨30倍,而且其上涨幅度是非常贴合GDP增速的,经常都会听到有人抱怨,没有分享到改革红利,从历史来看,指数,不正是提供普通老百姓分享红利的工具吗?

况且,指数按照其编制规则来买入一篮子股票,不会发生暴雷的风险,在2017-2018年个股频繁暴雷的背景下,獐子岛的扇贝再怎么跑,买指数的人至少还活着。

Peter开始在网上大量收集指数投资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幸运的是,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进入了我的视野。

这是一本指数基金入门级的读本,主要就是介绍了指数的品种和投资指数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回过头来看确实很基础,但当时无疑给Peter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原来指数的家族里面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品种。大盘类、中盘类、小盘类;市值加权、波动率加权、股息率加权;消费、医药、信息、互联网等行业指数。这些无疑都给Peter无知的世界里抹下了浓重的一笔。

原来指数还可以这样玩儿。

Peter根据书中的指引,匆匆的配置上了花了极大精力研究出的风口行业。计算机指数十年40倍的荣光将在我的配置中重现。

物联网、计算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统统被Peter收入囊中,只要能押对一个十年几十倍的行业,财务自由就实现了。

很快,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大盘泥沙俱下,跌成了狗,Peter配置的指数基金组合更是跌得猪狗不如。

好在投资金额并不大,加上投资时间不长,损失也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指数不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吗?

我买的行业指数不是代表着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吗?

Peter重新关注了银行螺丝钉的公众号,同时加入了他的学院,仔细的研读着他写的每一篇文章。这才发现,好公司好价格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迁移到指数基金上,自然是好品种好价格。

通俗的说就是在优秀指数低估时坚持定投,估值中枢持有,高估时逐渐卖出。

回过头审视下Peter那些年追过的基金。不禁哑然失笑,什么风口,能支撑指数上涨的,永远都是利润。这些所谓的风口大多是些概念,风口来了确实涨一波,接着一地鸡毛,长期来看,由于缺少利润支撑,几乎没有上涨的空间。

当年欧美争相铺设海底电缆,无数投资者的身家化为灰烬,无数公司最终申请破产就是明证,一句话,行业前景太光明了,可惜没有利润。

最终Peter将投资范围锁定在了以中证800位代表的宽基指数和优秀行业指数中。不过中证800采取了策略型指数进行投资,使用了规模等同于沪深300的中证红利指数和规模等同于中证500的500低波、红利机会进行替代,这样,我们将800支成分股缩减到了350支。

毕竟,Peter还是希望能够追求到一些超额收益,哈哈!

优秀行业指数则锁定医药100、必需消费和代表信息技术发展未来的中概互联。西格尔教授在对美股进行多年的研究后指明,能够穿越牛熊的,获得长期良好收益的只有消费、医药和信息技术,既然前人已指明了方向,那我们就心向光明前行吧。

配合螺丝钉的估值表,即使在去年下挫到2400点,Peter依旧将定投坚持了下来,当时,只有一个信念,ZG经济不会崩,即使崩了,我们所持有的的房产、现金、债券、股票将统统变得一文不值,反正最坏的结果也就这样了,那就踏踏实实的定投吧,反正指数不会死,牛市来了又必定上涨,现在的每一点下跌,都意味着离底部更近了一步。

在无数大V看空到建国底,身边朋友信誓旦旦宣称大盘至少要跌到2000点的背景下,Peter越跌越买,即使前期成本高了一点,好在积累了大量底部筹码。于是,从3000点到3000点的循环中,我们的组合取得了14%的收益。

当然,这个收益相对众多的牛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也就是妖股两天不到的收益,但面对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经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和坚持,Peter至少认为,自己是能够配上这个收益的。

目前,我们依旧在坚持买入中证红利、500低波、红利机会这些低估的策略型指数;医药100和必须消费指数由于已进入正常估值,我们不再买入,选择持有;出于对美股崩盘的担忧,中概互联暂时还未买入一股,慢慢等呗,反正穷人嘛,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从只知道几个宽基指数到打开指数基金的窗口。

从追求风口到寻找长线投资能获取最大投资回报的品种。

从傻傻的定投到不低估不买,越跌越买的科学指引。

在指数投资上,Peter的体系必然是越来越缜密的。

当然,要学习的东西依旧很多,Peter到目前能够实现不亏,还是因为有螺丝钉的估值路引,但这套阈值是怎么计算的,Peter无从得知。

希望有一天能搞明白吧。

投资心性依旧需要磨练,Peter在手中持有现金时依旧会非常难受,按策略坚持买入真的非常难,明明手中有一笔相对定投额来说庞大的现金,却要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的将其花出去,万一踏空了怎么办。好在市场大跌时,我们尽管不敢大张旗鼓的买入,好在依旧有足够的勇气将定投坚持下去;而稍有上涨时即使追涨买贵了一点,好在投资品种依旧处于低估阶段,长期来看问题不大,以上因素的综合才导致Peter至今没有出现重大战略失误。

当然还有一个Peter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消费、医药和信息技术是能带给投资者最大回报比的行业,而股息率策略又代表着公司稳健的财务,低波动代表着公司一段时间不被关注,大概率出现低估的机会。那如果将优秀行业和策略组合在一起,构建消费医药信息红利低波指数会取得怎样的收益呢?而且现在的指数中容纳了过多的成分股,毕竟两市中,像茅台这样的公司仅此一家,将投资茅台的钱过多分配给其它公司会拉低整体的投资回报。因此,这个组合的成分股最好不超过50支。

不过从目前来看,不管是资金还是个人能力,都尚不足以支撑这件事的推动。

不着急,还是从完善投资体系入手吧。

毕竟当前阶段最为重要的,依旧是打造投资护城河,越宽越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Peter 黄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