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思】第166篇 不负青春好年华—与青年教师谈成长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亦然_杨立群

      今天上午组织了“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本学期的第一次会议,我就青年教师成长,谈了“两个目标”“三条途径”。

    青年教师的要把年轻发挥到极致,不负青春好年华。青年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我们要把这个资本释放出最大的效益。教师这个行业,最担心的一点就是人未老心先衰。年龄还是工作的正好时节,却已经对新鲜事物失去了兴趣和敏锐度。不愿意去改变惯常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不愿意去做突破。去年在《欢乐中国人》现场,有一个80岁的姜淑梅老人,文盲了大半生的她,65岁开始识字,75岁尝试着写文章,四年内出版了四部书,第五部书已经在审稿之中。已经成为作家的八十岁她,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90岁以前一定要成为画家。一个人的年龄从来不是影响发展的借口和问题,可怕的是没有了激情。好比一场战争,我们还没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开始放马南山,刀枪入库。我经常跟大家说调整心态的问题,对待生活要有一种内心的从容,这种心境不是成长中的绊脚石,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与内心的简静从容不是冲突的,而是相合相生的。所以我们要永葆青春,不要被一些负面的情绪有过多的影响。

      年青教师要保持一种好的生命能量。一种好的生命能量至少要有这样几个元素: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人际关系健康、工作健康。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种有价值的追求和目标。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应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智力工作,也是一个体力活。没有好身体还真顶不住。特别是我们当班主任的老师有更深的体会。一个好的身体,不仅仅会让自己精神百倍,工作起来有劲头,在一定方面也会影响到学生。原来我们经常表扬某个人带病坚持工作,其实另一个方面,是不是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对孩子的教育更好呢。教师好的身体状况和不好的身体状况,对孩子的那种磁场影响是不同的。精神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一个教师的精神健康,才能带来一种健康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的精神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内心的平和,精神的愉悦,情绪的调控,这些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职业需要。人际关系的和谐健康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哈佛大学70年的追踪研究,一个人幸福感来源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同事之间要相互包容,要相互体谅,相互温暖,营造一种有归属感的环境。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做到了,也就会有一个健康的工作品质。工作中不偏不倚,不疾不徐,按照规律办事。

    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青年教师要有点“仰望星空”的情怀。有了这样一种情怀,就少一些鸡零狗碎的牵绊。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遇到一些抉择。想想我前些年,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容易生气、恐惧、精神沮丧等,这些情况想想来,多是因为具体的事,具体的利益,具体的得失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如果我们没有一点情怀,就会被这些情绪左右,甚至是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影响了自己的成长,更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质量。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开阔些,我们面对一些利益得失的时候,就会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会在学会放下中体会一种快乐。当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情怀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付出与回报不匹配,不会感觉到委屈。《朗读者》第二季中有一个在非洲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青年-黄鸿翔,当有人问他,你丢弃在华尔街高薪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到非洲做卧底,与盗猎者斗争,值不值的。他说:“一个人活着,做一件事有这样三种境界:一是为了生活、生存;二是感觉有意思,有兴趣;三是觉得有意义,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所以没有觉得委屈和不值”。

      阅读是最好的成长方式。阅读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阅读不仅能解决我们教学中一些困惑,也会让我们开拓视野,精神得以成长。所以说,阅读也是一种精神旅行,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欣赏到更多的风景。我们青年教师要多读书,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读一些学科专业书籍,更要读一些人文、历史、哲学类的书籍,开拓一下视野,丰富一下认识,坚定一种内心的信念,甚至要积淀成为一种信仰。

      用叙事找到前进的力量。教育叙事是我们进行反思与成长的好的途径。叙事可以是基于家庭的,自身成长的,也可以是学校的,或者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一点的。教育叙事是一种梳理与反思,可以作为一种自己生活的轨迹,生命的痕迹。林清玄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可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然后什么也没有留就离开尘世,因此我常常鼓励别人写笔记,把生活、感受、思想记录下来,这样,一则可以时时检视自己的生命痕迹;二则透过静心写笔记的动作可以“吾日三省吾身”;三则逐渐使自己的思想清明有体系。一天写几页笔记不嫌多,一天写一句感言不嫌少,深刻的生命、思维就是这样成熟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急速流过的每一天,为生活留下一些什么,生活就会如海上的浮沤,一粒粒破灭,终于消失,唯有我们抓住生活的真实,才能填补笔记的空白,若任令生活的流逝,笔记就永远空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