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空间与液态流沙

基业长青在企业界中是企业家的一个终极梦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它是一个宏大的空间概念,不被时间侵蚀,似乎立在那儿就永远不败了。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界正在发生一种现象——成为独角兽的新兴的企业,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涌现。2010以后的互联网改变的世界更快,目前市值最高的那些公司如中国 腾讯 阿里 字节跳动 拼多多等。国外亚马逊 谷歌 苹果等。而那些看起来坚定地、恒久的“百年老店”式企业,稍微不慎就轰然倒地,帝国大厦倾于一旦。我们熟知的柯达 北电 摩托罗拉,诺基亚手机 黑莓等已经消失不见了…… 基业长青已经成为历史。2011年诺基亚前CEO 在卖掉该公司时哽咽说“我们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从传统帝国形态的商业时代,到现在流沙的液态时代是怎么嬗变的?
在蒸汽机之前的几千年,我们所知的世界几乎是我们的脚可以丈量到的。蒸汽机让工业革命把生产力发展起来了…… 我们可以跨洋过海,喷气式飞机 让以前几个月到达的地方可以在24小时抵达。
技术启动最早还是以自然资源开发获得财富。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198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让人们的链接从实际的触碰慢慢移到了虚拟的空间。而且以N次方的速度在迭代。
听了王强老师的课我有点了解了。
现代之前的帝国是固态形式,固态所倚重的一个状态是空间感。从罗马帝国,中国的古代国家都是以围城作为保护的边界。帝国就是疆域,时间多少没关系,我花百年拿下的是疆域。
构成现代世界的不再是稳固的磐石,而是流沙。磐石和流沙的区别就在于,以前所有的人类的体验是有特别坚硬的落脚点可以支撑的,现在人们仍然有东西支撑,但是支撑的性质变了,支撑的是一盘流沙。现代之前的“固态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和其“固态的”恒久制度、习俗和行为方式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式微乃至消失。人类似乎“越来越紧密的聚集”带来的却是“越来越疏离的陌生”。构成世界的不再是坚固稳定的“板块”,而是瞬息万变的“流沙”。
所以我们称现代社会是”液态“的。 下面是流沙,但是流沙下层还是有东西那就是人性。

人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原理从基本生存,安全,情感,社交尊重和自我发展。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主要是贪婪、自私、喜欢抱怨、虚荣。
在生产力没有发达之前,人们基本徘徊在生存和安全之间,人性的许多需求无法满足,我们需要自给自足自己做衣服鞋子,耐消品是主旋律 三年五年持续使用。帝国的空间限制了我们的需求欲望。
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让我们从吃饱穿好到可以随心所欲,出国也不再是梦想,你想买的无论大小,许许多多都可以买到。我们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可以发现新奇的东西。 现在新的带货媒介让我们的shopping 更加便利。
我们与时间每个角落的链接跨界了;一本书“世界是平的”让我们开始了全球化。我们实现了资讯以及物质的互通。但是我们却开始在新形势发展前提下慢慢疏远,现在逆全球化还是维持现在的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一个问题。特别最近的疫情让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焦虑不安。流沙时代特性真正显现出来了。
物质的丰富没有让我们感觉满足,我们许多人非常焦虑怕赶不上"新“潮流 新东西。新鲜感 维持很短,我们也恐惧那个AI 我们。这个也是市场不断有新产品出现的原因之一。
关于“人”的解读,人是由空间,时间和文化定义的,文化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讨论商业模式的时候,有必要从人文思维去思考,设计产品功能时也可以从最底层的人文思维入手,那么你设计的功能可能会更接近人性的本质诉求。
所以今天我们常常听到的商业的本质就是你对人性的理解,用科技手段链接你的服务与产品到人的底层需求。现在的商业社会从“生产者要素 ”到消费者需求” 如果要走的远,需要不断寻求对人性的新挖掘-个性化定制化。
现代的液态在时间轴上变化很快,因为液态社会是在流沙上,要么飞速,要么宽度足够大可以减缓下沉速度。 我们现代人的需求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化。
从组织来说目前提出的”自组织“激发员工也是源于如此。在液态时代,所有的员工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期待也变得越来越短暂,所以提倡员工激励,共同参与等新方法,而非”帝国“时代的强制管理。社群的兴起就是这个流变的时代一个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