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28】《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第二章第五节——整齐与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Li三金

提到“整齐”和“变化”,我一定觉得这是一对矛盾的词语,但在语言运用上,整齐和变化又是辩证统一的。

“当我们研究整齐、变化如何才能和谐统一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语言艺术里最富于汉语特点,最富于汉族文化底蕴,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

最能体现我们民族审美意识和语言文字特点的是对偶。说到对偶就离不开平仄,平仄距离我们现在行文有点远,但是我们从小读的诗、读的文字里处处都有它的影子。平仄使语言在读起来的时候更加抑扬顿挫。

古代,对偶是诗歌的灵魂,也是启蒙教育的起点。它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基础,还渗透到散文里,发展到极致,就出现了骈文这种形式。比如唐宋八大家写的散文。

我们的对偶句是其他语种难以企及的,对偶是对称和声律的艺术。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学生背诵散文,古文要比现代文容易很多。现代文里,五四时期的又比当代的容易很多。

声律中的三大支柱:押韵、音节、平仄。

押韵存在于骈文和散文中,构成了语言艺术的音乐美。当然我们常常讲的顺口溜、谚语里也经常有押韵。

音节呢?汉语的标准语素是单音节,标准音步是双音节,这是汉语的第二个特点。由于汉语每个音节几乎都有意义,独立性强,发音时必须将音调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汉语音节的音程整体说来比起其他语言来(例如英语)要长一些,整齐一些。在韵律上,一个音步的最佳区间是1到3个音节,而两个音节尤佳,于是两字一顿就成为汉字最基本的节拍单位。在口语中,这种节奏便逐渐成为词汇中双音节化趋向。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互相配合,就更使汉语成为一种节奏性很强的语言,而有经验的语言的使用者也就十分注意语言单位合的节奏性。

语句从一个角度看是由语素或词组成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受到音节的某种程度的控制。旧体诗最能体现声律的效果。

冰心也曾说过:如果不懂得音节、平仄,就不会写散文。

语言这门学科研究起来真的是博大精深,但是又极为有趣,因为它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因为剖析和研究,而让自己的语言通透起来,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