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铺子简书面面观国学与传统文化

【王摩诘游记】(3)游“源”惊梦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缇汀
游记.png

第三回 游“源”惊梦

偶像也有偶像,大神也是从迷弟开始的。
王摩诘这个名号,在今人看来就是十足的大神。但在他生活的年代,在他还一位翩翩少年郎时,心目中也有一位“大神”。

(一)桃花仙境

话说这一年,少年郎王摩诘已经19岁了。马上到弱冠之年的他,心中仍有一个梦想放不下: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走走。尤其作为忠实迷递,岂能不到前辈大神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去看一看?(陶渊明,号靖节先生,作《桃花源记》

唐代渔业发达。只要你沿溪而下,总能见到:远山近水之间、红树青溪之旁,一叶渔舟逐水而行。正是桃花开、春暖时,桃花夹岸掩映,渡口若隐若现。

“那渡口之后是何处?”
“正是桃花源。”

摩诘方听得那三个字,便兴冲冲使那渔夫将舟朝渡口而去。

花瓣缤纷,飘落到舺板上,如同一场桃花雨。站在“雨”中,一路前行,也不知行至何处,但见青溪尽对,隐约有青烟升腾,似人间却不见屋舍,似仙境又有甜淡之气弥漫,如梦如幻。

渔夫将舟泊在渡口,摩诘兴致正起、弃舟登岸,径自向那桃花深处去了。原本蹑足潜行的他,岂料穿过桃树林后眼前豁然可见一片平川,顿时放开脚步,在桃源仙境恣意奔跑。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之下,繁花茂竹,霞光蔚蔚,相遇成趣。摩诘但见此处果似靖节先生所描绘的桃花源,兴致所至,便再向深处探去。远处伊伊呀呀地传来一段山歌,抑扬顿挫,不似别处山歌铿锵有力,更似南曲一般泌人心田。

摩诘依循歌声而去,行至一处村落,方见炊烟袅袅,花香扑鼻。但见村民皆穿着交领长衫、芙蓉冠、花罗裙,俨然一副秦人打扮。他置身其中,竟仿佛穿越回秦代,着实兴奋不已。

(二)忽来一梦

话说摩诘在仙境中徜徉游玩,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浑身乏力,便昏昏沉沉失去了意识。一叶花瓣飘落,正入其眉心。他方才自梦中惊醒,身旁一处石碑上竟刻着“武陵源”三字。

此时,皓月当空,松影婆娑,房栊沉寂,桃源夜色一片静谧,唯有那桃花香气依旧在。摩诘起身环顾四周,竟发觉此处与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竟一模一样,加之那石碑上的字,他才恍然大悟,这一觉竟睡过了几百年。

“难道真回到了东晋?”
“莫不是果真到了靖节先生的‘桃花源’?”

他正踌躇之际,日月斗转,太阳不知不觉从云中升起,映衬得五彩云霞,宛如一幅人间山水画。村中鸡舍热闹起来,鸡鸣此起彼伏,如同黄鹂吟唱,另有一番人间气象。

村民惊闻有外客到来,热情相迎,争相追问世间是何年何月、何朝何代。摩诘不禁打量这些村民,淳朴热情,面色红润。原为避祸而居之所,真是“峡中一日,世间百年”。然而,隐居于此,当真能使人忘了世间尘寰,不愿回去吗?

这不过是对外面的人而言。人心一旦寂寞久了,便免不了躁动!

叶梢雨露垂垂欲滴,晨曦照亮了闾巷。昨夜的静谧再一次被樵客的山歌打断。摩诘依循歌声往花径通幽的更深处望了望,似依稀见到了靖节先生的影子……

(三)源心未尽

摩诘与村民相谈甚欢,不料渔夫托人传话来,只说家中有事速归。摩诘自知渔夫思家心切,只得暂别仙境,随渔夫回家乡去。但他心中难舍桃花源中的灵境,自认为去过的地方不会迷路,便依循记忆独自去寻那桃花源处的渡口去了,只盼再与靖节先生神交。然而,他到了那山脚下才发觉——

山是会变的!

眼前的峰壑早已不同。他空记得入山渡口,却不料那山径幽深、沿青溪而上之时,如何九转回还,如何寻云觅林?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只剩下了一片迷惘,唯有空叹一句: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一次与大神的神交,摩诘写了一篇《桃源行》,其形、其神、其韵都颇具靖节先生风采,与《桃花源记》并称于世,一时无两。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上一篇:【王摩诘游记】(2)遇则贵,不遇则贱(点击即读)
《原创文案》系列文章,请点击:【原创文案】邮政行业文案大全 (点击即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