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主弱臣强,焉得不败————论明朝统治失败根源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36人  烟平

近几日闲时,又复读明史,读到崇祯皇帝自杀于煤山歪脖子树上,不禁感到凄凄惨惨戚戚。史可以为镜,可以正衣冠,明得失。小子今日便分析一下明朝统治覆灭根源!

第一

       抗倭援朝战争

       万历时期的抗倭援朝战争打了7年,结果打败了日本,让日本龟缩在自己的小岛子里二百多年没敢露头。这场战争尽管打得漂亮,但是也直接的影响到了明朝的军事以及经济发展。辽东军的参与也间接的影响到了东北局势,努尔哈赤趁机做大,为日后的明清战争埋下了伏笔。

   第二 

      天灾

        明朝遭遇了影响极大的小冰河期,气温很低,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   

第三

同时与农民军和清军作战

蒋委员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明末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国库里那些微不足道的银两怎么能多年的征战的?两面夹击,孤立无援,怎能不败?

       最后一点也是我以为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主弱臣强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便一直强调中央集权。这个本意是好的,可是官员们辛辛苦苦读了几十年圣贤书,有几个不朝贤(qian) 看齐?既然有了共同目标,他们就会结成朋党,东林党这时候便应运而生!明朝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低的,于是他们便于地主勾结。   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由此便形成党争。少时我特别喜欢左光斗,史可法等人的忠烈,对宦官集团是无比的厌恶。现在反倒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将人脸谱化,殊不知,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了解明史的朋友们都清楚明朝最大的能臣是张居正,张首辅最大的贡献是一条鞭法,即多种税一起交,用白银代替事物。这种方法自然有它的优点,可是它忽视的人性的丑恶,农民手上哪有多少真金白银?没有办法,他们只能通过贩卖粮食来获得需要的缴税的钱,可是粮商像是抓住农民的命脉,将粮食价格压得极低,农民迫于形势,不得不低价贩卖。若是丰收年还好,但要是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只能卖地卖孩子了,这样地主的地越来越多,农民的地越来越少,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这样我们不得不怀疑张首辅的良苦用心了。

       地主和商人得到既得利益,便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这与一群士大夫希望十万雪花银的想法不谋而和,于是他们便结成了朋党。我们都学过五人墓碑记,也都感慨于他们的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对抗阉党呢?尽管他们很讨厌这群太监,但是他们更讨厌他们的最高领导皇帝让他们交的商业税!东林党组成一个集团,一起对抗他们的领导,交商业税,交工税,呵呵,没门!怕皇帝生气,没事,我们辞职,谁接着替你干活?杀人,没事,我们最有骨气,大不了死后史书记载xxx,诤言与上,帝怒,杀之!留得万世清名,足够。皇帝也怕呀,偌大一个天下,他必须要有所依仗,他选择了文官集团,可是在这乱世,这些文官只懂吟诗作对,哪有什么济世之才呀!如此明朝覆灭也是情理之中了。

      倘若我为朱由校,首先绝不会杀了魏忠贤,至少前几年不会,两虎相争,权力制衡,方为帝王心术。第二大开武举,选拔优秀将领,减少旧军数量,训练新军。第三,高金养廉,对于有才能的人才就算贪一些也没事,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一直认为庸吏对国家的危害远超过贪官——例如本朝最后一个铁道部BOSS。第四,增加商业税,对于官商勾结严惩不贷。第五,建立检察部门,如厂卫,赋予高权利低官职。第六,赈济百姓,京官主管,当地官员协助,厂卫监督。第七,开贸易,与外界相联系,学习外来的先进知识文化。第八也是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体制改革,让适龄儿童免费入学,政府对贫困家庭加大补助,这样可以防止文官集团控制舆论,对皇权造成威胁。

一孔之见,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共同进行交流指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