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成长的道路上

一个留守儿童的日常(一)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14人  默默泡泡兔

一个、两个、三个……快了快了,还有六个同学就轮到我背课文了。我紧紧的抓住课本,努力的想办法把书中的文字塞进脑子里,可那些小蝌蚪仿佛在跟我玩捉迷藏,原本背得很熟的部分,一眼看去,全是陌生。怎么办,怎么办,不行,我太紧张了。糟了,前面就剩三个了,我开始努力平复紧张的心情。深呼吸,放松,我强迫自己松开有些僵硬的手,闭上眼,脑海中出现已经背熟了段落,呼――还好,没丢,抓紧再看一遍。

就剩一个人了,我的嘴里颠来倒去默念着课文的第一句。“符里程,你背!”余老师清脆的声音回想耳边,我猛的起身,一不小心,卡在课桌缝里的扣子崩落下来,打在了前面刘婷婷的头发上,刘婷婷转过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哼,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心里的那点小愧疚转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下回小心点,开始背吧。”余老师催促道。因为有了刚才的小插曲,我反而不紧张了,开始流利地背了起来。“很好,坐下!”余老师的声音总是那么干脆利落,此刻听来尤其动听。嘿,原来背课文也不是那么恐怖嘛,只要准备得足够充分,不用你费劲找寻,文字就像涓涓而流的小溪自动撒着欢儿的就从脑子里流出来了。背完课文,我拿了《经典诵读》,开始了边玩读诗的小旅程,顺便观察一下余老师。

余老师是我们班的第四个语文老师,估计到五年级还得换一个。仔细想想,一年级时的小刘老师不再教我们,是因为生孩子去了。那年期末考试我语文考了98分呢,原本计划想和老师讨些奖品,结果老师再也没回来。大一点我才明白,学校里有三种老师。第一种是正式的,其实我也不太明白怎么还有正式和不正式的呢。时间长了,我摸索出一种规律,正式的老师会一直出现在学校里,年复一年。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三年级时的李老师,她长的可漂亮了,又温柔对学生特别有耐心,据说是考上了公务员,再也不回来了,为这我还郁闷了好几天呢。第二种是代课老师,小刘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她们换了一个又一个,有时候是一学期,有时候是一年,二班的大刘老师坚持了四年了。第三种就是支教老师,他们都是在校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多的时候6个人,少的时候有四人,一学期一换,他们会在开学后两周被大巴车送来,考试前两周再被大巴车接走。我们的数学和英语老师都是支教老师,我真是算不清到底换了多少个老师了。然后每个学期都会经历学期末的离别,而我,讨厌离别。

想想我的人生还真是悲催,充满了离别与孤单。在家里,爸妈大年初三就去了遥远的无锡,他们走的时候,我只是跟爷爷一起帮着搬了搬行李。汽车启动的时候,我还挥了挥手。其实,我倒希望我还能像小时候抱着他们的大腿,能痛快的大哭一场,缠着他们能留下来或者带我走。而如今,我心里只有麻木,也许,他们在远离我的同时,我在心里也与他们隔离开来,随着时间的拉长而越来越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