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一生当中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fang如故

之前在我的一篇推文里,曾提到过这么一个现象:

这个世界上分手的理由总是五花八门,

因为异地,因为各自都太忙碌,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争吵,

或者是因为父母不同意,

但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烦了,厌了,

想找一个更好的罢了。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段分手情景:

男:对不起,我只想找到那个对的人,

女:我们每个人都找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却没有人试着成为对的那个人。

这或许是我们大部分人的通病吧,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对他有所期待,

期待ta是我们心目中的翩翩少年,

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豆蔻少女。

而当我们知道这份期待落空的时候,

我们便经不住活在失望里,

所以便认为分手是给自己和对方最好的解脱。

但其实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生一对呢

每一个走到最后的恋人哪一个不是在爱情中,

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寻找适合自己的爱情,

并且知道如何经营和维护自己的爱情。"

知道了自己和对方性格里最需要修正的地方,

然后慢慢的磨合,如何给对方更好的陪伴。

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张幼仪,徐志摩的原配夫人。

时人评价她:“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

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这样的民国女子本该有一桩金玉良缘,

但却没有遇上对的人,也没有成为对方那所谓“对的人”。

张幼仪十五岁,徐志摩十八岁时便大婚了,

他俩婚前相互只看过照片,

他对她的容貌气质极端不合意。

据徐家佣人转述,

徐志摩第一眼看到幼仪的照片,

撇嘴嫌弃道:“乡下土包子。”

在北大念了几年书,优秀的美貌的女子见识了不少,

又因为婚姻系父母包办的,骨子里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

她不是他“在茫茫人海中找寻我灵魂唯一之伴侣”。

但其实张幼仪并不土,只是因为个性沉默坚毅,

浪漫诗人徐志摩不喜欢而已。

在徐志摩的眼里,张幼仪虽然并未缠脚,

但思想守旧、性情拘谨又没学识的她,

跟小脚女人并无二致。

徐志摩想要的,既是有学养的女人,

也是比她自己更女性化、更有魅力的女人。

徐志摩按捺不住心中的追求,非得跟她离婚。

此时张幼仪已经怀孕,

徐志摩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

张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

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徐要马上离婚,见张不答应,竟一走了之,

将张一人撇在沙士顿。

只在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

这份绝情也真是到了极致。

在徐志摩36岁飞机失事去世以后,

张幼仪无怨无悔尽责的抚养孩子,

甚至是以女儿的身份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他的父母,

他的诗集也是她一手整理出版的,

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有人曾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

她迷惑地说道:“每个人总是告诉我,

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称为‘爱’的话,

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我不知道徐志摩的心中有没有找到他所谓的那个对的人,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张幼仪或许是他对的人。

说不定,或者是可以肯定地说,

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

她努力成为徐志摩口中对的那个人,

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你想遇见的人;

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的那个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在爱情没开始以前,

你永远想象不出你会爱上一个怎样的人;

在爱情没结束以前,

你永远不知道那个人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

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选择最好的权力,

但既然开始了,就请给彼此一个深入认识的机会,

努力成为彼此之间那个对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