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身为程序员的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放慢脚步

2021-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码匠和老码农

慢就是快

记得有一天回来我问小码匠:你晚上学了多少pandas啊?

小码匠:看了15页资料。

我:你用了多长时间啊?

小码匠: 两个小时。

我又问:怎么这么慢啊?

小码匠: 我遇到不会的都做了笔记,非常认真的,逐字逐句理解的。

image image

我:哦,那还有不会的吗?不理解的吗?

小码匠: 有啊,不多,我给你讲?

我:嗯,你讲吧。

小码匠拿起白板笔, 滔滔不绝讲了起来。

说真心话,讲的不错, 理解的基本都很到位。

2小时=读15页书,看似很慢,但真正消化理解了,转化成自己知识,这就应了《道德经》上所说:少就是多,慢就是多。

《论语·子路》上也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看我们现实的团队中,经常的场景:团队成员风风火火,接到活撸袖子就干,之后大量的返工,挖的坑太深自己想蹦也蹦不出去。

场景一: 产品讲完需求,研发同学回去就开撸代码?

Stop!!!

现在让我们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没想清楚,请先慢下来,想清楚再开撸不迟的。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fd259-1635139510842)]

我们该怎么做

这种情况在我经历的团队中屡见不鲜。相信很多同学也都遇到过。

下面谈下我们团队针对技术方面做的改进。

技术方案

拿到需求直接开撸代码?

No,No。

我们要先写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包含:

技术方案评审:叫上产品/测试同学

技术方案评审为啥叫产品去和测试同学

好处:

结果:方案更完善,返工更少,系统扩展性更好。慢就是快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场景二: 需求都干不完,遵守编码规范太麻烦了,以后有时间再改规范吧。

看似理由合理,其实是自欺欺人。

记得团队最早推规范的时候,很多同学也这样想。后来跟同学们交流时,我问了几个问题。

记得当时同学们说:用不了20%的时间,也就占用5%的时间。

后来通过强化推动,大家的规范问题减少多了,代码变得更整洁易维护。

image

慢就是快,多花了5%的时间遵守规范,未来代码变的更容易维护, 至少能换来30%的收益不为过吧。

场景三: 因为所谓的快熬成熊猫眼

曾经经历的画面: 一上线新功能,各团队手忙脚乱(涉及后端/移动端/前端研发/测试线上回归/产品线上线收等)

当时在推动改善流程时大家也都感觉太麻烦了,还要写上线计划,还要评审计划,

太耽误时间了,本来就忙的脚朝天了,抵触情绪很大。

那怎么办: 强推, 让大家转变意识是需要时间的,先来硬的吧。

我们当时的做法:每次上线你必须要写上计划, 而且上线计划从编写代码就开始准备的,不断完善,

比如:技术方案评审阶段就要把所有涉及数据库变更的sql写好,后续测试阶段如有修改也必须同步改sql文件。

上线计划要明确各团队对接人/明确上线时间及各团队上线顺序/脚本要提前演练。

上线前要对上线方案评审,相关关系人要明确职责。

同样看似增加了不少环节,费时费力。

推动这个流程,虽然当时阻力还是蛮大的,毕竟涉及多个团队协作要去搞,大家意见很难达到统一。

但既然决定了,没办法,霸王硬上弓,不商量,照做就行。

之后团队按照这个流程做了改善

我们心太急,太急

慢就是快跟需要我们能改善自己的主观意识, 能去精心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

慢就是快体现在我们日常生物的任何角落,记得小码匠小时候学轮滑,在家门口找了个教练,

教练说: 学一期就能学会,一期十次课,当时感觉挺好啊,就跟着学,后来偶然一次去办事,

在鸟巢附近看到一个教练也教孩子们学轮滑,过去闲聊了几句, 那教练说: 10次保会纯胡扯,

是不是那种站着摇摇晃晃的滑,你看我这帮队员,几个基础动作练了三个月了,

现在的慢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快,练速滑脚底下都不稳,将来能滑得快吗?

这种场景尤其是各种不专业的兴趣班,打的都是家长图快,马上能见效的心里。

快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坑。

慢就是快,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可一遇到事,就扎进去,跳不出来。

很多事不是杠着枪往前冲就能胜利的,看似勇敢,实则是莽汉。

尤其作为团队管理者,更应该勒缰绳,控制主想快的欲望,

让情绪平静下来,静心思考那些关键因素,专注解决重要紧急事。

1024,我们该做什么

还在一如既往的加班吗?

还在一如即往的求快吗?

我们要慢下来,

我们要静心思考,

我们要关注研发效能,

我们是一群追求高效,追求卓越的码匠。

image

关注公众号【小码匠和老码农】收获小码匠和老码农精心挑选的电子书

回复【算法】收获算法书电子书
回复【python】收获python基础电子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