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专注橙长计划#慢读《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之前言(二)
第四节:绝望与无助
设问1:为什么“犬儒主义”这种这么消极的态度会成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呢?
试答:一开始我觉得,这可能是美国的环境造成的——长期发展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非常稳固,阶级流动性低、机会少,导致可能有的人努力一生都无法实现阶级的突破(可能不是无法突破,只是没到突破的点)。没有结果的努力就被视为跟没努力的人一样。所以这种消极的态度就在美国社会产生。
但是仔细一想当下中国社会变化这么快,从底层到上层可能都是分分钟的事,但是在中国似乎也存在着这种“犬儒主义”。或许,“犬儒主义”的滋生,更多的是来自于人对社会的绝望——个人去对抗官僚、黑暗势力或者是整个家族。但是这天然是件让人绝望的事情——你穷其一生也无法以一人之力超越他们的实力,何况他们也会扩大势力。所以,不要想着一个人去对抗他们,如果你真想改变,应该是组上一类群体,当这个群体的力量超越他们,自然就能去抗衡和改变他们。如此一想,我们可以发现牛角尖其实都是人自己钻的,“犬儒主义”则是吸食着这些钻牛角尖的人的营养而滋生的。
第五节:缺乏人生平衡
设问1:“早来,晚走,多出成果,为现在牺牲一切”为什么这种看上去就不合理的内容,会经常出现忽悠我们的上司嘴里呢?甚至还会形成企业文化?
试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觉得是资本的发展所需驱使的。一来是资本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产出。二来早期的社会发展,个人往往更需要组织,只有通过在组织中工作才能获得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只有更努力的工作才能获得晋升空间,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只有当资源充足的时候,才能脱离组织,去进行自我实现。但是这种模式在当下却是越来越不适用了——90后分分钟就跟你说我不加班、我不干了。这是因为整个社会发展得好,使得很大一部分90后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开始去工作。(既然一样是工作,而且我不会饿死,家里也不需要我的经济支持,为什么我不去做我喜欢做的呢?)由此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出现了改变,所以我们才会在这个阶段提出说:积极加班,为产出牺牲一切是不合理的忽悠——忽悠我去牺牲自己为组织达成产出。(应该说,员工已经开始不接受经济回报这种方式的忽悠了。)
第八章:渴望理解
设问1:为什么说“人们都渴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到别人”?
试答:天性如此?我不清楚。但是我记得《人性的弱点》里有提及过,看来是需要回去翻一翻的了。
思考:文中指出,要产生影响力,需要向相互理解,而理解需要专注、主动去倾听。这让我想到咨询的模式。作为咨询师,一开始更长的时间都是在与引导来询者讲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共情去拉近与来询者的关系,在确立咨询关系之后,再根据来询者的情况,跟他一起梳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么一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产生影响力的过程。所以咨询的前期,聆听和共情是相当重要的。
第九节:冲突和分歧
设问1:“分歧者只接受仅有的共识,而抗拒无法认可得部分,进而产生阻碍。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这里的意思是无法认同的部分,也可以被对方所接受?为什么分歧者仅接受共识的合作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还有更优的办法?
试答:我不知道,我也很希望能搞明白,期待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设问2:“没能充分利用创造性合作,找到比任何一方的最初想法都好的解决办法。又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究竟创造性合作是什么?而这第二次的浪费又是什么呢?
试答:这个问题我很想弄明白。
第十节:个人的停滞不前
设问1:为什么没人愿意在弥留之际花时间在消遣,却会在其他时候任意的挥霍呢?是因为两者的时间价值不一致?亦或是人类自己欺骗了自己?
试答:不知。
设问2:为什么说践行“七个习惯”是各不断挣扎的过程,而且做得越好遇到的问题就会变得越复杂?
试答: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