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辰中诸生-《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与辰中诸生-《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己巳(1509年)
[背景简介]: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阳明先生从贵阳赴任江西庐陵知县,途中再过辰州,与诸生相会。见门人冀元亨等俱能卓立,喜。别后,于途中寄本书信,叮嘱笃实用功,并阐明寺中静坐之意。
正德元年(1506年),先生赴任贵州修文龙场驿丞,途中曾路过辰州,收冀元亨等多名弟子。辰中即辰州,在今湖南怀化沅陵县一带。
[原 文 ]
【4.1】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4.2】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注释]
1.“绝学”,意为丧失传承的儒家圣学。宋代大儒张载曾有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
2.“一齐众楚”,来源于“一傅众咻”。由“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简化而来。原指一人教诲时,众人在旁喧扰。后喻学习或做事时受扰,不能有所成就,或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
一齐众楚: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宋国国君学好,为国家多办一些好事。孟子打比方说如果让楚国大夫学齐国话就应该请齐国的老师,而且把他置身于齐国的环境中去,不能给他一个一傅众咻的环境,那样就是想学也学不好。
3.隳堕:失败。隳,音huī,意毁坏。4.寺:湖南沅陵县龙兴讲寺,简称龙兴寺。阳明先生曾在此讲学。
5.“收放心”,意为收拾外驰之心,令其有个安顿之处。语出《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6.“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语出程颢《二程遗书·卷第十二·明道先生语二》。
7.“学要鞭辟近里着己”,意为学问要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在自己心上用功。语出《二程遗书·卷第十一·明道先生语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语出《中庸》:“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暗然而日亡。”
9.“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为南宋大儒程颐语,见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七》:“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10.“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朱嘉《<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11.“精义入神”,意为精通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语出《易·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解析:此条第一层意思是先生提醒学生们要相互砥砺,不可有好名之心,必须潜心向道,并举出多条警示格言予以激励;
第二层意思是阐明自己对“静坐”目的的看法,是补小学收放心一段的工夫。
第三层意思是对科举,对日常琐事的态度,事无大小,皆可磨砺心性。
[译 文 ]
贬谪后两年了,没有可以真正交流的人,在归途遇到各位友人,太庆幸啦!刚刚还沉浸在喜悦当中,谁知又要离别,真是有些闷闷不乐啊。
如今的现状是:在学习圣学的过程中,真正去领悟圣人之道的很少,这就像一个想学齐国话的人身处一群楚国人当中,是最容易受到影响而摇摆不定,被夺去成圣之志。我们并不是豪杰,很少有卓绝坚定的意志,所以说,各位友人应该互相砥砺护持,从而学有所成。
近年来士大夫们稍稍存有一点求圣人之道之心,全部都因为实际的德行还没有形成便自我标榜,引来世俗的非议,所以说他们往往中道而废,标榜与非议反而成了求道路上的阻塞。各位友人需要引以为戒,消除这些外部的声誉,务必于切合自身之处着实用力。
前日在寺中所说的“静坐”一事,并不是指佛教的坐禅入定。只是因为我们平日疲于应付事物,心念纷纷扰扰,没有真正做求本心的工夫,所以想用此办法来弥补初级“收放心”这一段工夫罢了。
明道先生说:“刚开始学便需要知道工夫有着力处,已经学了更须知有着力处。”各位友人应该在此处着力,方有进步,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这些话适合书写挂在墙壁上,经常看到以警醒自己。
科举考试的隐患,并不是妨碍修行之功,失去了成圣之志才是真正的隐患。就像前日我们所讨论的,循序渐进地去修行,两者并不会有所妨碍。如果洒扫应对的小事你都可以诚心诚意地做好,便是将圣人的精神和道理真正入心了。
[小问答]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