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平凡而深刻的人生哲理课

2015-12-03  本文已影响140人  zz听风的歌zz

译文版书的封面是一张大学的雪景。标题下是一行字: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最好的总结。

第一次听说《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记得之后还买了这本书。只是许久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实在可惜。

当年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年纪还小,还略显幼稚,不懂得多少生活的道理,只是收那本杂志的推荐语以及余秋雨先生写的中文版序影响,觉得这本书很厉害。

如今再度翻开这本上世纪末写成的书,读来却觉得略显平淡,与曾经的印象相去甚远。

我想,那是因为我渐渐长大了,听过了太多道理的缘故吧。一章章看去,书中谈论的人生问题,并不是多么高深的醒世恒言,只是一些平淡的莫里老人生活中的经验与思考,关于家庭,关于金钱,关于死亡等等。

但这才是正常的吧,人生本就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冒险。

不过平淡不代表不重要,即使看着不太有感觉,但我依旧常常为书中那些文字所触动,颔首。一位有足够的智慧来坦然面对死亡的教授,这样的老人的最后一课,无论如何,总是值得一上。

“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个死人。”

回想大学这几年,在床上睡过多少懒觉,虚度了多少生命,不觉惭愧。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去面对死亡就能改变这种状况?   “是的。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失去了,才会明白。我想,如果有那种机会,在初懂世事之后,能够体验一番这种生命走到尽头的滋味,但又不至于真死,那么,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少上很多遗憾吧。虽然也未必,人总是健忘的,多少大道理,在时间面前都会渐渐淡忘到不留痕迹。

“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小文化。别去相信那些我们的文化要我们相信的。”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我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考试,就业,赚钱,结婚,买车买房,体面的工作,一定的社会地位,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陷在永无止尽的琐事里,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并且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些。就像《万万没想到》里王大锤那段戏谑的幻想: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灌输给我们的。 唯一的办法是不要相信原有文化,不随波逐流,不被生活推着走,自己做判断,自己拿主意,建立自己的文化。

“原谅自己,原谅别人。”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

减肥的时候忍不住多吃了两个冰淇淋;准备努力学习的时候看了几页书就忍不住拿起手机;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才开始熬夜赶进度。  没有人是完美不犯错的。懊悔,自责这些情绪只会让你更加不信任自己,甚至更加自暴自弃。比如想好了一学期都要泡图书馆,坚持了几天之后有一天没去,接下来的几天很可能就因为自己没有坚持下去而懊恼,破罐破摔的继续不去。  屈服于欲望,懒惰的行为并不可取,但是也没必要太过在意,自责。学会原谅自己,对生活更有帮助。

“学会与生活和解。”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会美好得多。”

…………

…...

这些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人的人生哲理,直到如今依然适用。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但人心不变。

我们听过了许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但依然得听,只是因为,不听,生活会更加糟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