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016-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晨曦与雨

      我现在总是不时在想,我以前所受的中小学教育是不是少教了我什么。

      犹记得,刚进美国大学的时候,国内高中教育的基础让我在大一的时候成绩遥遥领先,因为大一的理科基础课程的内容,我在国内高中就已经学的很扎实了。然而,优异的学习成绩却并没有为我带来什么:大学并不是国内的高中,你成绩好就能获得荣耀,获得旁人的青睐。反倒是看着那些傻乎乎的美国同学们,一个个为了我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奋斗的干劲十足,反而令我羡慕,我在他们努力学习的脸上看见了满足,而我却从几乎没有从学习中获得过快乐。

     记得大一期末的时候,我的小组搭档问我:“你成绩这么好,以后肯定想做很厉害的事情吧?”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内心一片茫然,的确,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以后要做什么,我上大学的专业都是我父母为我选的,目标只是为了毕业好找工作而已。为了掩饰尴尬,我反问他的理想是什么。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喜欢打架,非常自我又叛逆的"学渣",出乎我的意料,他异常坚定的告诉我,他的梦想是要做一名医生,他要在本科学习计算机和数学,为研究生进医学院做准备。我当时想着,以他的成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考得上医学院的;然而,大四的时候,他真的考上了杜克大学的医学院。他四年的大学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从一名学渣转变成了学霸。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时间一转眼到了大四,我的成绩不好不坏,开始边上课边找工作,而此时一个和我一起做毕业设计的搭档却不紧不慢地每天抱着台电脑研究他的“黑科技”,我问他怎么不找工作,他说他这学期还不能毕业,还要一个学期。这简直吓掉了我的下巴,要知道,他除了计算机成绩拔尖,其它科目成绩可不敢恭维,他的本科已经读了六年了。这在那时的我看来,一个如此偏科的学生,本科还读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哪里能找到好工作呢。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观,这位仁兄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编程,大学的时候利用黑客技术破解了学校的科目系统,他的系统用户名被学校所有电脑禁止登陆,他将这些“黑色历史”写在了他的简历上,结果,在他毕业的那个学期,他比我还先拿到谷歌安全部门的OFFER,而他还要一个学期才能毕业。

      这些经历让我怀疑,我所受的教育是不是合理的?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按照老师说的,绝对不能偏科,因为要在强势科目上多拿一分,比弱势科目多拿五分都难得多。我参加了各种补习班,为了弥补我的弱势科目,对考试成绩一次次分析,寻找并解决问题。从我6岁到18岁,我生活的所有核心,就是为了考试能考得好。然而,现在回首想来,这种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投机取巧,与我们大学毕业后社会这所学校所提倡的方向恰恰相反:我们总是被教育不要偏科,要均衡发展,而这个社会,恰恰需要的是在单个领域独占鳌头的专业性人才。我们总是在意考核的成绩,哪怕在我们毕业以后也还想要考取各种证,然而这个社会上真正看重的,并不是我们的考试技能,而是我们所考的真正的技能呀。

       在中国,大学毕业所找的工作和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早已是家常便饭,然而在美国,一个人如果申请和自己大学不相符的专业,几乎都会受到质疑:你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学习对口的专业呢?更有甚者,一些公司会要求应聘者去大学重修一些课程,否则不会考虑录取。这对于很多中国学生都很困惑:我大学的时候并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呀?然而美国学生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规划好了自己大学的专业,和以后想要选择的职业,在他们课余的时候,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实习,深入了解他感兴趣的行业。而我们中学的时候正在题海中沉浮呢,偶尔的几次社会实践也是做做公益,却鲜有时间思索自己的方向。周围环境总在向我们灌输,先把考试考好,学习学好总是没错的,想做什么以后总有机遇知道的。然而,有多少人真的遇到了那个所谓的机遇呢?

       对于中国的中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意义就是为了考一个满意的分数,尤其是为了高考考一个满意的分数。其实,学习只是我们建设自身的重要工具而已,自始至终,我们自身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我们自我发展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在我们本应寻找自己的方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却喧宾夺主地让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核心。许多老师家长都说,“学生如果不好好学习还叫什么学生?”,可是,学生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为人生方向而迷惘的青少年。所以,请不要让他们到了大学毕业,过了年纪之后再来思索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这才是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更何况许多人可能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之后,这辈子也不会再有思考人生方向的机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