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月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8期“父亲”专题活动
1992年夏天我中专毕业,毕业前夕,班级每人发了一个大麻袋,超能装。我把行李,书籍,洗脸盆等东西统统放进麻袋里邮回家,随身只拎着一个帆布包。
学校安排大客车把同学们分批次送到火车站,下午2点多的火车,我和几个辽南老乡一起买的票,坐在一起。
上了车,大家找到座位。由于是始发站,停车时间较长。当时还是绿皮火车,车厢闷热,窗户没有大开。两个男生用力向上提着玻璃把手把窗户开到最大。这时,我看见站台对面向相反方向开的列车上我的同桌探着身子冲着我在挥手,还喊着什么,具体喊什么听不见。两列火车上还有其他同学也探出身子在呼喊。
我急忙把身子探出去,不停地挥着手,大声呼喊同桌的名字,凤云…凤云…这时,眼泪不知不觉地掉了下来,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袭来,好像今日离别,将来不能相见似的。
直到列车徐徐开动,看不见了他们,我才重新坐好。这时眼泪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泛滥成灾,我哭得眼睛红肿。别的同学没像我哭得那么厉害,但心情也都很沉重。直到火车开出去很远,心情才慢慢平复。
这一南一北的两列火车,把曾经相处四年的同窗载到世界未知的角落。多年以后,每每想到这一幕,就会鼻子发酸。
我下车是在第二天凌晨的2:50,夏天的早晨天亮得早,我在候车室等到天亮,坐上通往家的第一班汽车回家。
学校在毕业前发了派遣令,我被分配到省内的另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在哪也不知道。同学们说我分配的单位好,好不好我也不知道。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学校老师给我们画大饼,让我们好好学习。说四年的各科成绩在85分以上能得到优秀毕业证书,能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我信以为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四年的文化课,专业课,体育课成绩均达标,和班级其他两位同学得到了这个证书,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才分得好。
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在毕业前纷纷找关系,我也没什么关系,只能听天由命。
到了家,爸妈看了派遣证,他们都是农民,也不知道单位好不好。只是单位离家有二百公里远,要坐四五个小时的车。
远就远吧,也不能不去。一想到能上班挣钱,心里还是很高兴。听同学说在15号之前去报道能得到一个月的工资,8月13号那天,我准备去单位报道。
爸爸扛着行李,我拎着包。爸爸送我去上班。
还记得四年前的9月,爸爸送我去上学。他扛着行李,我拎着包,去县城坐火车。四年里,我一直坐从大连到吉林的火车,这列火车方便不用倒车。我记得是傍晚5点多的火车,第二天早上6点到。
学校有接站车,那是第一次出远门。当晚爸爸被安排在男生宿舍,我因为找不到爸爸还大哭。是高一届的一位男生安慰了我,现在想想太幼稚。
四年后,我毕业了,长大了,再也不会因为找不到爸爸哭鼻子。爸爸同样扛着行李,我拎着包,这次是去单位上班。
我俩坐了汽车到县城,坐了火车去省城,再转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了分配的城市。那时候,火车汽车都不好坐,到处都是人,一路上很挤。
下了车,不知道单位在哪?向路人打听。有人告诉我们,向前走不远就到了。果然单位离车站很近,五六百米的距离。单位在路边,挂着大牌子。先到人事处报道,李科长接待了我们,他非常热情,给我办了入职手续,又安排专人领我们去宿舍,带我们去食堂。
宿舍离单位也不远,穿过几栋楼就到了。把我安顿好,爸爸不放心我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来之前,他打听到本家的一位大爷的女儿,我叫姑姑,在这个城市卖服装。
第二天,爸爸带我去找姑姑,姑姑姑父就在我去宿舍的一条街上摆摊卖牛仔裤,很好找。爸爸把我托付给他们,让他们照顾我才放心。姑姑和姑父比我大五六岁的样子,对我很热情。
他们租的是平房。周末的时候,他们经常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让我过去吃饭。几年后,由于市场规划,不让摆摊,他们才回到老家。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爸爸已经八十多岁了,我还有几年也退休了。每次想起这些往事总是很感慨。爸爸背着行李送我上学、上班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