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关于心态|to寒色姐姐
转眼三月将逝,我才开始着手回信,一方面是工作学业的繁忙,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惰性”的积累。说来真是惭愧,每次月初就收到姐姐情谊满满的来信,而我却到了月底才匆匆忙忙地回信。或许结束了这三场重要的笔试,我四月写信的速度会稍微快些了吧。
或许因为一年的待业,如今我没了去年一月时的焦虑,更少了实习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好像慢慢接受了现实和自己的平庸,好像在一次又一次事与愿违中磨灭了那为数不多的韧性。
好像如今我对于上岸没了曾经那般执着,甚至萌发了换个赛道竞争的想法,如今的教资和心理资格证都是我为自己谋划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这么看来我好像少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少了一路走到底的坚持,更少了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专心。我的选择对么?我这样半途而废真的好么?这些问题或许没有人能回答,又或许多年后的自己会告诉我答案。
如今虽然我与姐姐处于不同的工作阶段,但我们在一些心态上存在着共性,姐姐的一些心态问题在我身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它们都是阻碍我进步的诟病。
想与做
我们都有“想”大于“做”的苦恼,想做的事情太多,真正能做到的太少,这样的矛盾确实很容易带来愧疚和自我怀疑。
中学时的举步不前让我没有特长,甚至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同龄人。那时的我极度渴望改变,一次又一次地制定各种计划,一次又一次地革新自己,殊不知实现这不合理的计划简直是天荒夜谭。
直到我发现了我的写作爱好,直到我来到简书遇见了一群优秀温暖的人们,我才慢慢卸下自卑,在众人的鼓励中学着改变自己。
记得22年时的一段留言破解了我那时“想”大于“做”、计划本身不合理的苦恼:
慢慢来,比较快。我也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感觉自己太急于去改变,反倒适得其反了。或许先试着理清一下哪些是每天的必做选项,不要太多,剩下的就是要做选项,后者在当天就算没有完成也不要太过责备自己,观念也只能慢慢变,待你必做选项完成后,待做的事情慢慢也就游刃有余了。这是我之前试的方法,当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可以一试
后来我虽然做出了改变,也因每日必做选项基本完成日子轻松了不少,但偶尔还是会受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影响,不禁忘了初心,又重蹈计划本身不合理的错误。
虽然我知道什么都想要,最后只能什么都得不到。但偶尔还是会对自己的缓慢前行而着急,会因暂时没看见成效而怀疑自己的选择,更会因一些事情而打破本平静如水的心。
姐姐在一月来信里给我的提醒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那躁动不安的心,重新进行了选择与取舍。然而,有清晰目标还不足以把“想”化为“做”,在实现想法的道路上我们还会受到情绪、自律、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我的自律不多,身体健康也在持续下降,但我还是认为情绪或许是最影响我状态的因素。因为细腻的内心和易受外界干扰而陷入内耗的性格,时常让我无心学习,无法完成待办事项,更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曾经我也思考过自己这爱多想的性格和敏感的内心是不是不太好,可是某天发现我这被自己“嫌弃”的性格却是别人羡慕的特性,我才明白它们带给我的好处。因为细心,所以我总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因为我的胡思乱想,所以每次的“想”都是总结经验,又因为我的一些“天马行空”,所以我偶尔能提出新点子。
虽然如今我还是会多想,还是会因为一点小事打乱计划,但如今的我比过去已经好太多了,这也算是在进步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想达到的心境,每当不良情绪来临时我会深呼吸,反复用这句话让自己平息,然后对这件事进行系统的反思,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或许因为不断总结反思,所以如今相同事件再发生时我能稍微从容面对了,甚至因为曾经吃了不少苦,如今我反而能在某些方面领先同龄人。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阅读关于修心、情绪排解的书籍,我最喜欢也是对我最有用的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如果姐姐有感兴趣也可以阅读阅读。
我不自律,所以我认为自律是一种习惯,需要慢慢培养,更需要循序渐进。我是上大学后才慢慢营造出一种让人看起来自律的假象,或许因为大学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放飞自我,工作后更少人会持续学习,所以我虽然走得慢,但因为一直在走,而有了今天的我。
做事分心,做此思彼的情况我也会有,这时我或会换一件事情来做,或是直接停下来放松调节,一个好的状态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与其在那里死磕内耗倒不如先跳出来平复自己的心,然后再出发。
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可总是不不到黄河不死心。我也是因为高中开始反复经历胃疼的折磨,才真正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所以呀姐姐,我们虽然暂时还没抵达想去的远方,但是一定要满怀希望哟,心态不能崩,身体不能垮,我们只要在向前就是在进步,就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
结果与过程
“证明题”和“填空题”真的是形象又贴切地描绘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状态。我也总是在不经意间为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殊不知其实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印象最深的是中学时期为了完成作业而抄作业,甚至某次为了让物理考试成绩不要过度难堪而学着他人的样子看了别人的答案,那多对的几道选择题没给我那时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却让如今的我对那时的自己充满着无限的羞愧与自责。
还记得我写毕业论文时在批判急于求成的行为,却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变得急功近利而不自知。好在我的师父及时用委婉的方式点醒了我,于是我开始沉淀,开始用心探索我的研究,因此那些知识如今还偶尔在我脑海浮现,我也明白了师父最初让我研究这个选题的良苦用心。
其实我也会给自己指定各种KPI,甚至还会给自己加量不断挑战极限,没有达到量时会有莫名的焦虑不安。
其实我也变得愈发“功利”了,玩游戏、刷视频这些“低级爱好”总给我一种对自己没有用的错觉,而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因此我总是在刷视频后又无限愧疚感,哪怕我的待办事项已经全部完成。
其实我对写文也有比较苛刻的要求,我虽然没有姐姐那般文采,但其实我们都一样,都太在乎结果了。
或许我们青年人总是过于浮躁,因此我总是被我那细心的师父看出我在对比中产生的焦虑,被他发现我那为数不多的慌乱和被眼前利益迷乱的心。
或许这是我们青年人的必经阶段吧,或许等我到我师父那个年纪了也能像他那样不再过度注重结果了吧,毕竟我的师父大我了二十岁。
未来与变化
其实面对未知每个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忧虑害怕,我也不例外。如今我甚至不敢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我害怕自己没办法适应新的环境,我担忧我在新的地方没有朋友,所以我报考岗位时总是在自己熟悉的城市和单位打转,哪怕周围无数人建议我不要再报那最卷的单位,我还是因为害怕未知和孤独,守住了我最初的选择。
去年五月还未毕业却先开始了工作,那时比我大四岁的同事姐姐说我的眼里充满着她以前也有的光,当时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所以然,直到她翻出她多年前的相片,我才明白眼中的光究竟为何物。
如今我也感觉我的眼里渐渐没了光,特别是我在校园工作看见那些正值青春年少的祖国花朵们,我总感觉自己失去了年轻的活力。
然而又因我比周围同事小太多,所以我总是散发着被他们羡慕的光与青春。再加上我的师父总在我身边对我说年轻真好,总不经意感叹我们年轻人会玩,还时常不忘开玩笑地说自己老了,而让我找回那为数不多的青春年少。
原来我们都会在对比中伤神,原来我们都会不经意地对比。姐姐不要因为新来的00后同事更明媚自信而忽视自己的理智从容哟,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的特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光彩。
姐姐的考证和对未来的担忧是未雨绸缪更是深谋远虑,不敢迈出人生的下一步只是缘分未来、时机未到,习惯自我批评极、少展示成就是敢于突破自我和为人低调。
其实事件的本身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快乐或悲伤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自从尝试用心理学ABC理论的情绪疗法换个角度看事件后,好像一切都没那么糟糕了。
姐姐放平心态,注意身体哟,工作会突破的,学习爱好也能平衡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我也会记得我们的约定,让我们各自努力,四月再会~
小梦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