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复盘力MBA导师班三阶浅读《黄帝内经》学复盘——课后记忆4
本分享是自己课程后的一些简单思考,因为段落书写,所以不一定清晰,若有兴趣欢迎留言探讨交流,谢谢!
课后随笔1: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
莫向外求复盘力 = (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自己不可控因素)* 倒逼自己迭代 / 自己能承受的代价
结合今天的支付宝小程序商业案例和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的这句话再来重新思考莫向外求复盘力公式就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今天我们讲支付宝是在微信小程序推出八个月后才正式推出的,这段时间他们在做什么呢?2017年1月9日微信上线了小程序,支付宝的楚庄(花名)看到后也着急了几个人做了个简易版,通过打通部门壁垒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做成了我们看到的小程序。
所以他们沉心研究定位自己小程序的意义,终于在同年9月20日面向普通用户公测。这段时间里面他们确定了小程序以用户需求为出发原点,再次倒逼自己团队的技术能力,在小程序正式上线后才宣布公司的小程序团队成立。并且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的“718+X”打通线上和线下,整个过程可以看成先跑通C端,再跑到B端,提供一站式简便服务,并打通整个支付宝的全部业务体系。
和之前讲的支付宝尝试社交功能有了明显对比:当时支付宝看到微信社交功能后,便想通过偏情色方式刺激大家使用聊天功能被众人吐槽。于是潜心研究回归到自己的金融属性上来。从这次复盘很明显看出支付宝清晰明确自己金融属性定位,没有再因为微信的动作而乱了手脚,细心做自己的分析。
所以企业经营、做人都是做自己最重要,但我们现实却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我们想要成为别人而非自己。结合黄帝内经这句话看所谓的阳气致密就是找到自己,不要被别人带偏了。
而结合莫向外求复盘力公式,从这里看出来了一个整体,所有能够做到莫向外求的企业,比如支付宝、巴奴火锅、西贝等都是在经历了摸索过程后才回归到自己的。
给我的启示:做事情我们既需要向外看,又需要不断的内看。想外看是做更多了解,只有了解了目前情况,才更清楚我们做什么会被喜欢,并且有竞争力。但是外看的目的还是要回到自己。普通人和有成就的人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普通人在外看中迷失了,回不到自己。而有成就的人始终知道外看的目的是回来。
所以当通过第一阶段的外看了解摸索后,再回到做内观,找到自己的核心点和立足点,这也就是最具竞争力的地方所在。
就如自己近来做抖音,也有这个感受,如果只顾做自己的就是自嗨,不一定会有人喜欢。但如果看到别人喜欢什么,什么火了就做什么也不会有人喜欢,因为没有自我。必须找到自我,再结合外在才有意义。
在找到自我后,再去根据需要提升能力和水平。
课后随笔2:
黄帝内经原文——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形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他们能够安处天地自然的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得自己的嗜欲同现实社会相适应。他们没有生气怨恨之情,行为和世俗人都一样,不装神弄鬼。穿着装饰普通文彩的衣服,举动也也差不多。但他们外面不会让自己形体过于劳累,内在也没有思想负担。他们是以恬淡、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易衰老,他们的精神不容易耗散,也可以活到百岁。
这段其实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从之前内容知道黄帝问岐伯人如何老了还能生孩子,说了分四类人: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四种情况,这一段就是告诉圣人是什么样的。
从答案中可以看出来圣人是混迹于我们平民百姓中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没有分别心,不会有生气、怨恨的情绪。这一点太重要了,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不要做太多事情,劳累身体,要注意让自己身体休息,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持清明的内心。
这和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其实有相同的内涵,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做多余的事情,要结合自然规律,做刚刚好的事情。
但如何寻找到这个规律和刚刚好的界限,还是需要我们去摸索和尝试的。
课后随笔3:
上一段中说到了从八风之理,那这个八风到底指什么呢?小乐老师说八风含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层意义就是从术数预测体系看,指的是:明庶风、景风、闾阖风、广莫风、不周风、凉风、清明风和融风。
第二层意义就是从医术角度来看的,指的是:
大弱风——风从南方来;
谋风——风从西南方来;
刚风——风从西方来;
折风——风从西北方来;
大刚风——风从北方来;
凶风——风从东北方来;
婴儿风——风从东方来;
弱风——风从东南方来;
此八风,皆从虚之乡来,乃能病人。
第三层意义就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指的是:
利、衰、毁、誉、称、积、苦、乐——
利:顺利成功;
衰:失败;
毁:背后诽谤;
誉:背后称赞;
称:当面赞美;
讥:当面谩骂与攻击;
苦:痛苦;
乐:快乐;
而以上不管哪个层面的八风,背后都离不开三个关键:时间、空间和阴阳!
其实不管什么风,只要自己强壮,什么风都侵扰不了,但是如果自己身体或内在有虚弱的地方,就会被八风中的一种邪风侵入,这也是我们生活、工作中要注意的。
课后随笔4:
就拿每天早上参加乐道大学堂学习持续复盘力来举例子,说说什么是假努力,是什么是真懒惰?
从持续复盘力MBA导师班三阶课程开始,无论早上的浅读黄帝内经课程,还是晚上的浅读道德经复盘课程,小乐老师都在强调假努力和真懒惰这件事,我认为区分清楚自己到底是真懒惰、假努力还是真努力这件事的意义非常巨大!
在说真懒惰和假努力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所有失败的共性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对本质缺乏足够的尊重,这句话意思其实是说失败者都是为了避开有效的努力,甘愿把所有无用功做到筋疲力尽。
所以我对于真懒惰和假努力的思考如下:我们在开始学习持续复盘力课程前,就提到过彼得德鲁克说的管理学的本质其实是入口和出口的问题。我们在做一件事前的入口是什么,做时候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出口呢?
而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就是时间,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在这段时间的投入是否有效就是衡量真懒惰、假努力和真努力的重要分水岭。
真懒惰和假努力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得不到结果,但是假努力比真懒惰更可怕,因为假努力的人一直在自我欺骗,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真懒惰:就是对于课程完全不想学,根本不思进取,不想学习,随便玩玩听一耳朵的,都是真懒惰。
假努力:以为自己在学习,但可能偶尔会走神,听不懂的也不去多想,下课后也根本不回顾,不应用到自己生活、工作实际中的,仅仅是通过时间上的付出给自己一个安慰。
真努力:每一分时间的付出都应该有效果,课程学的东西课后去思考,并且真的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进行迭代思考不断验证,真的在不断建设更好的自己。让周围人可以感知到。
其实真努力、假努力和真懒惰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我们的大脑就具备两个功能,懒和骗。如果不能有意识地不断思考自己做事是否对于要取得的结果有意义,问题的根源点在哪里,如何改进更好,只是一味给自己灌心灵鸡汤,想通过不断时间投入来感动自己的都可能在做梦。
这点想起来真痛,想想自己以前就是这个样子,方法明明无效,就自己安慰自己勤能补拙,就安慰自己时间能证明一切。现在回望每一个做成的事情都是在付出中有过调整的,否则一味傻傻坚持只会让自己处于打鸡血和自卑的反复中。
近来研究抖音更加有深刻的体会,我发现很多做抖音的都喜欢说只要坚持,我们一定可以成功,不管视频质量、内容,不去提升直播的内容和控场力,这多像以前的自己。有时候所谓学习和努力只是像我这这样假努力人的一个自我安慰罢了,现在意识到了就在调整,不论做什么事情,结合事情和自身去提升自己薄弱点可能更有意义。
课后随笔5:
普通人:不自在都源于欲望和肉身的不匹配,要么身强命不强,要么身弱担不起过多的欲望;
圣人:因为自得自在,形体不衰,精神不散乱,所以可以活得长寿。
通过黄帝内经中普通人和圣人的对比,我可以感受到一点:圣人是明白四时运转规律的,聊天天地之道,按照这个做事,看透一切,所以心情豁达,不为外事所累。而我们普通人总是被自己的欲望蒙蔽双眼,为外在事物劳身累心,放不下、看不透,所以活不长久。
而这里给我的启示是:从阴阳平衡说,我们平时需要适度运动强健身体,通过节制饮食、规律睡眠保证身体健康,同时要调和自己的内心,经历事情不逃避,多去体验思考,并思考事情本质,迎合规律,其实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神经机能的调节也会影响心理活动,而自己心理活动更会影响身体。
所以从复盘角度说,想做好事情,过好生活,需要在自己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照顾好自己,而这些背后是自己要身心健康的一个强烈愿望。
课后随笔6:
《论大战略》这本书给战略下了一个特别清晰的定义: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平衡。
第一次听到这句描述的时候我理解就是一个跨度,但是今天结合道德经、黄帝内经和长期复盘的学习,我再次听到这句话有了更多一些的感悟。其实目标是指的未来,而能力并不仅仅是现在,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我们时间的发展,能力会增长。而如果反过来,我们把目标进行拆解,那目标虽然还是代表未来,但是它的程度会发生变化。
所以战略就是一个在自己能力和目标之间不断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僵化的看一切,做过事情由系统思维的人,能够顺利把大目标不断拆解成有效小目标。而对于没有做过的需要不断摸索这个过程。
很多人定目标都是从大到小的拆解,对于没有系统化思维的人,可能从小到大定目标也可以是一种尝试,因为如果更加了解自己目前水平,一点点提升自己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就可以朝更大努力,可能也会有效果。
这就好比今天早上何老师讲支付宝案例时候提到的组织管理也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任何事情不是唯一二元的,更多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方式更合理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很多事情还是边学边做,所以去定一些小的目标可能对于自己事情的实现更有帮助。
课后随笔7:
黄帝内经原文——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就是被称作贤人的人,他们是能够根据天地的变化,日月变化,星辰位置,以阴阳消长和四时的变化,追随上古真人,让自己的生活符合养生之道,也可以增益寿命,但还是有终结的时候。
这里面告诉我们最后一类人贤人,虽然不及圣人能够顺从天道,但也还是能够按照天地的变化,借助天地、阴阳和四时的变化来修正自己,调节生活。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四类人:
真人:道生之人;
至人:全道之人;
圣人:从道之人;
贤人:修道之人。
不管哪类人,他们能活得长久都是和阴阳、四时、日月、星辰变化有莫大的关系。
课后随笔8:
其实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告诉我们他们的分类标准和内容。
黄帝内经刚才说了分为四类人;
而儒家则分为三类人:按照人的心性、觉悟程度和道德标准,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和小人;
圣人——至高无上难以达到的理想人的格局;
君子——在现实可实现的完美人格(具备类似:仁爱、智慧、勇气、正直、中庸之德、诚信兼具、肯于内省、见贤思齐等);
小人——与君子之道相悖的人格(一切君子所不齿的品行,以形而下的追求为人生根本);
所以想明白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中国古籍经典当镜子照的真实意义所在。
课后随笔9:
趋吉避凶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能够逢凶化吉,但如何做呢?其实从根本来说,如果明白世界的运行规律就会知道一切都在成、住、坏、空的循环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往复循环。天之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要相信宇宙的规律,更相信自己,所以在顺境时要韬光养晦,不要树敌太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做事的节奏;当处于逆境的时候更要积极奋进。
这样淡然看待顺境和逆境,如果能够不分别,结合规律去做事可能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更有帮助吧。
课后随笔10:
伤胆的四种情况:
1、晚睡,子午觉对于胆的排毒非常重要,所以晚上11点前最好上床睡觉,如果不能入睡,在床上闭目休息也会比较好;
2、不吃早饭;
3、虚伪装假,表面对别人很好,内外表里不一,内心憎恨甚至想害对方;
4、对所有人只求索取,不知报恩;
不论道家还是儒家的所有修身、修心的事情其实都是对自己的,切不可成为衡量他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