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2023-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三金

这篇读后感有点难写,因为我读不出来深层的东西。我看到的就是,一个老人在海上经历了许多看起来不可战胜的困难,最后将一条大鱼捕获。回来的途中,这条大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带着鱼的残骸回来。

开始说这个老人84天没有捕到鱼了,他身体老迈,但经验丰富。这是一段平缓的开头,然后又开始写连续三天在海上捕鱼,细节描写特别足,就像在看电影。他判断风向、铺鱼时机等等之类的经验,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经验确实丰富。在这三天他经历了许多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像体力不支、生吃鱼肉、身上受伤等等之类的困难。

有些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比如,他在海上的自言自语,与其说是他在对困难作对抗,倒不如说是他在跟自己的意志作对抗。只要心里足够坚定,他就可以用衰老的身体克服所有困难。从而引出这本书的经典名言——人生来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不得不说给人无穷的力量,老人身体老迈,身体可以被毁灭,但意志不会被摧毁,所以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便他没有完成,但是他的意志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事实——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他把海洋当作朋友,把鱼当作朋友,把星星当作朋友。这证明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的孤独。但他对那种什么都吃的鲨鱼却很不屑,因为有些恶毒的鲨鱼,气味难闻,既杀害其他的鱼,也吃腐烂的死鱼,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咬船上的桨或者舵。正是这些鲨鱼,会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的时候咬掉它们的脚和鳍状肢,如果碰到饥饿的时候,也会在水里袭击人,即使这人身上并没有鱼血或黏液的腥味。

我记得里面有个片段,是他的左手抽筋了。他是这样说的,鱼快上来了,手啊,快点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昨夜毕竟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这点倒是有点唯心的意思,将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剥离,用意识不停在操控抽筋的左手和已经有些僵硬的身体。我突然想起来,有个新闻,地震的时候,有位母亲把一辆车抬起来救下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心里迸发的力量可以将身体潜能逼迫。

里面有很多语言有种象征的意味。比如,那个男孩,梦里的狮子。我看评论,狮子好像在他们那个地方,象征着不可摧毁的东西。男孩,在我看来,是心里对于年轻时的向往,和不屈的意志,当然还有一丝温暖在里面。

里面还有许多意味深长的句子,除了那句名言。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更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我的大鱼总该在某处地方啊。

现在只应该思量一桩事。那就是我生来要干的事。

因为感到疼痛,知道自己没有死。

还有好多诸如此类的句子,引发思考。

这本书怎么说呢,虽然没有我看《活着》之类的书情绪波动大。但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里面。可能是我之前看了太多关于人性和时代的小说,而且多半掺着悲惨、平凡,现在这种异常强烈的精神出现在面前,还有些不太适应哩。

语言确实简洁,没有多余冗长的句子在里面。象征意味明显,句子也意味深长。这让我突然想到了自己之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书里说新人作者,写对话会很困难。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有什么困难的?怎么说,就怎么写呗。现在,我发现对话确实困难。就像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这种话,一个正常人一般不会说的,但你又感觉他可以说出来,并且比许多口头话力量更大。这可见,不能用自己的口气,也不能用让人心生厌烦的口头话,这种话虽然平时在说,但只是真实,缺少鲜活,缺少力量,缺少生机。一定要真实,又要高于真实,这个度的把握,其实还是挺难的。

我想,我的想象力也应该加强。这是我的痛楚。不过,昨天的梦告诉我,我是有想象力的,只是潜藏在脑子里面没有挖掘出来。

平心而论,我感觉没有读余华他们的书兴趣大,可能是文化差异、个人兴趣之类的因素在影响我……但就是一直在读他们的书,所以才想换换口味。再多读几本外国的书,可能就适应了……

还想说啥来着,忘了。想到再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