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齐眉:一场为博眼球的道德表演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作者的意难平,我的意也难平。当年读《红楼梦》的我,一听到同名电视剧里的音乐,都会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睛。同时心里也在好奇,什么叫做“举案齐眉”?
后来我特地去查了一下,但是网上的解释我看不懂。它说一对夫妻,妻子每次把饭菜端来,都会放在丈夫眉毛一样高的位置,用来形容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这样的说法让我更加迷惑了:为什么把饭菜举得和眉毛一样高,就是恩爱尊敬呢?
我把原文找来再三研读。它的故事雏形是这样的:一个叫梁鸿的人养猪,不小心烧到了别人家。他主动找上门,要求把自己的猪全部赔给房子主人。主人嫌少。梁鸿说:我给你干活抵偿吧!于是他不分昼夜地做事。被隔壁那些老头子看到了,就指责主人,而称梁鸿品德高尚。主人迫于压力,把猪都还给梁鸿。幸好梁鸿是个高尚的人,并没有接受。
梁鸿的名声传得非常远。那些有势力的人都想把女儿嫁给梁鸿。但梁鸿都拒绝了。同县有个姓孟的女人,三十岁了,长得又肥又丑又黑,还没嫁人。父母问她为什么不嫁。她说:我想嫁像梁鸿那样的贤士。鸿鸿听说后,真的就娶了她。
但是,一连七天,梁鸿没有和妻子说过一句话。妻子跪在地上,问自己做错了什么。梁鸿说:我想找个穿破旧衣服的人一起隐居深山,你穿得那么华丽,还整天化着妆,不是我心目中的人。妻子说:我只是在试探你而已。我早就准备好了麻布衣服。
于是梁鸿的妻子换上布衣,做起了家务劳动。梁鸿非常高兴,还给了妻子名字:孟光。后来他们在别人家干活。主人看到他们吃饭时,妻子一定会举案齐眉,因此认定梁鸿一定是个高人。这也是举案齐眉的由来。
可是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恩爱迹象。只看到梁鸿一直在营造自己是一个道德高超的真正隐士的行为。
通常在古代,皇帝的个人喜好往往决定了老百姓的所作所为。因为得到皇帝的赏识,几乎是最快、最有面子获得阶层上升的方式。皇帝喜欢谈儒,于是儒士遍地开花。皇帝好佛,人们就不种田,跑去当和尚尼姑。皇帝喜欢玩蟋蟀,于是都去抓蟋蟀。
在东西两汉,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普通人要想得到皇帝青睐,一般都是通过别人层层推荐。比如西汉的公孙弘,被人推举后,以六十多岁高龄当上了丞相。但是,一个没有背景,又没有特别出众的才能的普通人,他靠什么来吸引别人目光,让别人心甘情愿把他推荐给皇帝?
靠他的品德。东西两汉皇帝非常重视个人品行。不过这个品德并不是他自己吹的,要靠别人夸赞才算数。可是一般的像扶老人过马路这种简单的好人好事谁会放在心上,必须得做出点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有可能被众人称赞。从而得到一个好口碑,得到举荐。也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冠着贤良高节的名号,在我们今天看来却觉得匪夷所思的行为。
比如朱晖。当郡吏时,太守要买他的一个丫环。朱晖不肯答应。等到太守死的时候,朱晖却把丫环送到太守家。别人嘲笑他,他言之凿凿:以前不给太守,是怕玷污了太守的名声。现在送给太守,是为了表明我并非小气之人。
比如韩康。干脆连名声都不要了。就算躲进深山里,别人还是知道他。皇帝备了重礼和豪华马车来接他去当官。他不得已应召了。但他硬是要坐自己的牛车,一个人避开众人先行。碰到为韩康修路的亭长。亭长把他的牛抢了,用来修路。等到后面的皇帝使者赶到了,亭长才知道自己抢的竟然是韩康本人的牛!韩康却说:是我自己要把牛给他的。
至于为给父母治病而割掉大腿肉,父母过世而伤心得吐血、三个月都吃不下饭,守着父母棺材、大火来了不肯离开,这些行为更是受到众人称赞。
所以翻开《后汉书》,很多人物传记的开始,都会说这人性气高明,或者刚毅有大节,或者数征不仕,或者散尽家财,就好像他们的个人名片一样。
这就和今天活跃在的网络上那些人一样,为了博得众人眼球,使尽浑身解数。
而梁鸿这类人,却把品德为上的原则融入了自己血液中。不管做什么,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品德,为此不惜压抑自己本性。所以在旁人看来,他们不是人,而是不食五谷的圣人。
究竟是政策成全了他们,还是政策毁了他们?
不过幸好,今天的我们,不用依靠道德的凭判,也可以找到其它更多方式安身立命。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割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