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奇迹标尺”,遥不可及的终点,终将抵达!

2023-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左爱读写

明明无数次下定决心,誓要瘦到100斤,体重却始终稳居高位,纹丝不动;

明明无数次立下flag,要放下手机好好读书,可书已落满灰尘,封皮犹在;

明明无数次写下计划,非把证书搞到手不可,可报名了一次又一次,却次次弃考。

明明胸有志向,心有目标,却总是被困在原地,止步不前。

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总奢望一步到位。

正如心理学家李松蔚所说,“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

那该如何打破困局呢?

《行为设计书》一书给出了答案:将注意力聚焦在可以达到且可以看见的小里程碑。该书作者还给小里程碑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奇迹标尺”。

“奇迹标尺”,为看似漫无尽头的行动之路,标明了从0到10的刻度。这样一来,每往前走一步,我们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并满怀信心地迎接下一段路。

就像查理.芒格回答“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时所说,“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

李松蔚在《5%的改变》中分享过的一个案例,也充分证实了“奇迹标尺”的魅力。

一位焦虑的咨询者,自称“每天过着自己完全不想要的生活”,与父母矛盾重重,想要和解却无能为力;做着毫无兴趣的工作,却又对转行极度恐惧;想觅一良人共度余生,却又不抱任何希望。

他也尝试过“自救”,读书、报课、学习,为转行做准备,但要么常常拖延,要么无法坚持,总是高高举下,又轻轻放下。

他急切地渴望改变,却又无从改变。

李松蔚给他的建议是:只改变5%。因为,“如果你太想要一个彻底的、长久的改变,你就会被挫败、沮丧和自我否定压垮,最后的结果是连5%也做不到,你只做到了0%。”

具体怎么做呢?

每周只拿出特定的一个小时,尝试做改变,比如与父母和解、学习新技能,改变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其余时间完全保持原样。

事后,据这位咨询者反馈,仅仅用了5周时间,他便自发运动、读书,果断辞职,并得到了一个心仪的工作机会。

这5%的改变,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撬动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改变。

这不正是“奇迹标尺”吗?

那么,此刻,不妨停下手中的事情,思考一下:目标是什么?“奇迹标尺”该如何标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