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沙龙
有个周末去昌硕文化中心参加了一个篆刻沙龙活动,由叶春晖老师分享讲解了一些篆刻的内容,受益匪浅,根据主题简单记录一下,便于以后查看。
展览馆中有很多大师的作品,吴昌硕、来楚生、张用博、童晏方、叶春晖等老师的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叶春晖老师就其中的作品给我们讲了一些其中的故事。一则是叶春晖老师的一位前辈为其写了一副作品但是名字写成了春辉,索性就改字为“春辉”,后面大家为其写作品时就为“春辉”,以前的人多称呼字,避免直呼其名。
篆刻部分讲的部分比较多,有理论也有实践方面的。
关于篆刻布局,其老师因为一句“震仰盂”总结了八卦式的布局,八卦是由阴阳爻组成,可以简单理解为九宫格,经典的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就是把2和5的位置留白,也有人说成是U字形布局。再看其它的印章章法,都在这个范围内,夸张一点的有把258竖着的一列整体上移一格。
篆刻时无论多大的刀都是以刀角入石,如果用小刀习惯之后很难有大的气势,建议一般用4-8mm的刀。但是刀又有方杆和圆杆的区别,表现在石头上的差别就是方杆刻出来的线条可以一侧崩,圆杆则是两侧崩。最后再分享结尾的时候刻了方“白露”演示了两种刀刻出来的线条差别。刀法其中根本就两种冲刀和切刀,其余都是在这两种的方式上发展出来的。印面有的刃薄刻得比较深,如陈巨来先生的印面刻得很深,而且印底清理的很干净。如果不是走这一风格,可以不用刻那么深,这样有一个好处,刻弧线的容易转弯(有的称披刀,其实就是冲刀浅刻),线条比较自然,效率也比较高,就不用再去修了,而且修的再好也没有一刀刻出来的有味道。
还提到现在小朋友学书法大多学楷书,写了好几年还是不会用行书落款,推荐一本赵孟頫的妙严寺碑,可楷可行,写得快了就是行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到隶书也是有很多碑帖,其中西岳华山庙碑集几种隶书的长处,学隶书可以从中入手,掌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
沙龙结尾让其看了我的印谱给了一些指导意见,根本原因还是汉印临的不够,就其中的印指出了问题所在,鑫字没刻好,可以参考来楚生先生的刻法。两个字其中一个是左右结构,可以用三等分的方式处理。
讲座过程中还讲了许多和其老师的趣事,幽默风趣,这次活动来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