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到底值不值得社会热点

“寒门博士之死”该怪谁?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90人  秋意澜

文|秋意阑

“寒门博士之死”该怪谁?

最近,网上关于“寒门博士之死”的新闻沸沸扬扬。

据新闻讲,杨宝德,一个出生于湖北农村的寒门子弟,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29岁。

硕博连读后,所遇导师不淑,出国梦断,学业无长进,感觉前途无望,最终投河自尽……

杨宝德自杀事件被曝光后,那位博导也被单位取消博导招生资格。

网友对于那位误人子弟的博导的批评谩骂,也铺天盖地而来,人人口诛笔伐,几乎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是博导的过分行为害死了杨宝德。

震惊之余,我反复读了那位博士生之死的新闻后,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寒门博士之死该怪谁?

那位自私自利,枉为人师的博导固然可恶,责任无可推卸。但那位已经身为成年人的博士生自己,又何尝不是导致自己最终死亡的刽子手之一。

先来看杨宝德自杀的原因:出国梦断;转博难;如果不继续读博就会连硕士学位也失去;所遇博导不淑……

无疑,临死之前,在他看来,他的人生陷入了最大的困境,似乎前途无望,求告无门。

那么,这些赴死原因,真的都是因为无路可走吗?

第一个原因:出国梦断。

难道说他就只有出国一条路可走?难道他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放弃出国的打算,选择毕业另寻它途吗?如果他想到了改弦更张,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说,当年俞敏洪北大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

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加之他在北大成绩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以及他所有的积蓄,最后全部付诸东流。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

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彻底打碎: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后来,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

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转而走向职业培训外语的成功之路。

这就是懂得变通的人的做法,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条条大路通罗马,干嘛非要撞死在一棵树上?

而杨宝德,他显然没有这种思维!

第二个原因:转博难。

当杨宝德因为给硕导写东西被博导批评后,第一次产生自杀念头。女友吴梦意识到杨宝德的危险境况,提出建议他转博,但转博太难。

转导师的提议被否定后,吴梦又提出,“要不咱就不读了算了。”但这个提议对杨宝德来说更难接受。他告诉吴梦,“好不容易读了这么多年,如果我现在不读的话,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

他想过不继续读博就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却不想死去了连生命都会没了……

而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满一学年,可以申请自愿降为硕士研究生。但杨宝德的家人推测他并不知情,“否则压力不会那么大”。

或许正是因为,对可申请自愿降为研究生的消息闭塞无知,使得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前途陷入了绝境。

第三个原因:所遇博导不淑,学业无成

硕转博之后,周教授除常常让身为博士的杨宝德陪吃饭、挡酒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而这些都不是杨宝德作为一个博士生,为教授应做的分内之事。他是有权利拒绝而不是一味听从导师指派的,但他没有!

在科研无果之际,他曾对之前的硕士生导师发长短信:

“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帮助人,基本别人开口了需要帮忙的不需要帮忙的我都帮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杨宝德不懂得拒绝他人,面对导师的任意指派,只是逆来顺受,一味服从,最终荒废了学业,也是科研无果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懂得拒绝导师不合理的要求,博导对他又是否会有另一种态度,有另外一种结局?

总之,杨宝德之死,与他遇事思路狭窄,不会灵活应变,又不懂得拒绝他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抗挫能力太差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最终导致他认为自己无路可走,走向自戗的结局……

这不仅让我想起几年前看到的另一则新闻:

说是某地一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

高考过后,八月份,很多成绩还不如他的同学,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唯独他没有收到,这使他难以接受。

一天天过去了,眼看就到了开学季,在煎熬中等待的他,通知书还是没有来……

于是,他认为自己肯定落榜了。忍受不了如此打击,心里崩溃,一气之下选择了自杀身亡。

然而,戏剧性的是,第二天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

无独有偶,几年前,正在上班的我们,忽闻本市最好的一所高中里,一位风华正茂的男教师跳楼身亡……

消息传来,无一人不感到震惊。

此年轻人跳楼的原因竟然是笃信佛教的母亲,认为未来的儿媳面相克夫,逼迫他与即将结婚的女友分手。

而他既不愿与女友分手,又不堪忍受母亲的逼迫。

一怒之下,在母亲面前,从准备结婚的新房里,纵身一跃,跳下了八楼……

一位家庭主妇因为投资失败,自缢而死……

一位女大学生,因为男友移情别恋,跳楼身亡……

……

这些令人悚然心惊的例子,一桩桩,一幕幕,不胜枚举。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承受不了突然遇到的打击,感觉走投无路,一个个选择轻生的结局。

其实,说到底还是视野狭隘,思维局限,抗挫折能力太差造成的。人的一生遇到的挫折或大或小,失败永远都比成功多。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抗挫折能力,永远比成功更重要!当挫折来临时,是屈服还是想方设法去对抗乃至战胜挫折,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关键看你用什么态度去应对!

原创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