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稿记
今天是个好日子。
早上十一点多在迷蒙中睁开眼,打开微信,竟收到了天大的好消息——三个月前给《吾园》投的稿子登出来了!一个专做投稿咨询的人发来了《吾园》公众号上新一期的目录,问《哀逝》这篇的作者“羊羽”是不是我。新的一天刚睁开眼就收到这样大好的消息,实属罕见且珍贵。今天必将被我铭记一生。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证实了自己的小说发在纸刊上,另有一篇说是这个月发,然而登载的刊物没有公众号,所以只有见到样刊才能证实。《哀逝》这篇是三个月前投的,五个月前写的,是我写的第八或第九篇小说。而另一篇被用的稿子更早了,是一年前写的,算是我第五篇小说。刚写没几篇就能刊登,使我对自己多了份自信。
得知登稿的好消息后,我本想立马写这篇《登稿记》,可由于在喜悦中陷得太深了,一时无法分出心思写文章,便决定去公园遛狗。在公园里我不愿碰见任何人,只想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细细品咋成功的喜悦,即使周围的人不说话对我也是一种打扰。我想起了和昕昕谈恋爱时也是这样逃避和别人的接触,我生怕中断对这份美好的享受。
写《哀逝》起源于听网友说起她的一个朋友,因为遇到渣男轻生了,听了后我有些悲哀,有了创作的冲动。我把这个不幸的女生写成了我的发小,写的时候好像我真的曾经有过这么个发小一样,心中竟生出了对这个逝去的发小无尽的惋惜与哀恸。写的那几天我对文字变得格外敏感,总觉得写下的每一句话还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于是一边往前写一边改后面,每看一眼写过的部分总要改上几处。写完后我只觉得累,连续几天都不想写东西,大概我已经把大脑中和创作有关的那一片区域用到了最大限度。写作时有情感的投入,且大脑高度活跃,我想这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
小说里的许多细节都是那位网友提供的,若没有她的帮助我是绝不能写得那么细致的。这再次证实了一点,好小说应该有真实经验做基础,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只有经验真实,才能写得真实。现在有了互联网,写作者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这是时代提供的便利。
当时《哀逝》是连同其他两篇稿子一起投出去的,刚投出去第二天我问编辑这几篇稿子怎么样,编辑没回我。我预感不妙,是我写得不好还是一次投三篇太多了,以至于编辑懒得理我?不过也有可能是编辑还没来得及看,于是半个月后我又问编辑那三篇稿子的事,还是不回。我不免犯嘀咕:用不用稿至少说一声啊,一声不吭算怎么回事?但不好质问编辑,就再也没问,编辑也没主动找我。从此我的稿子像石沉大海一样没了音讯。
过了快两个月,我心想肯定没戏了,就把《哀逝》发在了简书上。讽刺的一幕来了,某伯乐竟然因为这篇“写得不好”且“不好看”而拒收,还言之凿凿地称这篇是“爱情题材”,彼“不喜欢”。我对此是不能认同的,于是写了篇《拒稿记》,后来这篇《拒稿记》还被伯乐们传阅,许多人跟着看,以致浏览量蹭蹭地涨。我知道后并未把这篇设置成私密,因为我自认为写得有理有据,并未歪曲事实,属于正常的讨论,总不至于因为某大伯乐有推荐上榜的权力就连质疑也不能质疑了吧?我想简书还没有官场那样乌烟瘴气。
此刻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有资格发在纸刊的稿子为何会被某伯乐认定为“写得不好”并拒稿?难道该伯乐比纸刊编辑的眼光还高,或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