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2022-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超越kelly

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亨利·戴维·梭罗

梭罗的《瓦尔登湖》举世皆知,似乎我们也很难说清梭罗与瓦尔登湖之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对很多人来说,清澄的瓦尔登湖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更是一方心灵的寄托。而梭罗那段自耕自食、质朴而诗意的人生试验也令无数人心驰神往,也让他成为一位“生活在别处”的精神偶像。

205年前的今天,梭罗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1837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还获得了一笔令人垂涎的奖学金。

有趣的是,梭罗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似乎也为《瓦尔登湖》奠定了基石:“事物的秩序应该翻过来——第七天应当是人的劳作日……另外六天是他颐养情感和灵魂的礼拜日。”

梭罗堪称是“不走运的毕业生”。37届毕业生的前景堪忧,这是未有的。”(《梭罗传》)因为,他遭遇了1837年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金融危机,工作机会锐减。

梭罗亲炙爱默生的思想,有幸与之相识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搬入爱默生的家,成为居家园丁,也是家里孩子的辅导老师和看护人。

爱默生也很欣赏梭罗,认为他将会成为令人骄傲的诗人。在他眼里尝试过开学校、管理、销售、布道、土地勘测员、编报纸等职业的梭罗像极了一只猫,跌落多次,却从不受挫,从未耽误自己的生命,而是在真真切切地生活。

梭罗曾在日记里袒露想住到湖边的愿景。不久,他在爱默生购买的土地上建造“诗人的栖居小屋”,自己占有居住者的权利。这种不为物役的占有,只需付出一颗挚爱的心。

1845年美国独立日那天,梭罗借了一把斧头移居瓦尔登湖边山林。据说这把斧头是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柯特借的。

他将房子建在水边倾斜的山坡上,背朝比奇洛的松树林,东南方向是初升的旭日,一棵硕大的果子树和几棵“高如穿天之箭的白松”将为它遮风避雨。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其特有的方式探索并回答了——不仅是他自己当时所面临的困惑,也是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基本问题。

在第一章里他感喟,“连空中的飞禽都有它们的鸟巢,狐狸则有自己的洞穴,野蛮人也拥有各自的棚屋,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所。在文明尤其普及的重镇和都市,拥有自己住所的人寥寥无几。”

常有人问梭罗:“我想你在那儿会觉得孤单,会渴望离人们近一点。”

对此,梭罗早已发现:“任凭双腿怎样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灵更近。”独处使人身心健康。有了同伴,哪怕是最好的同伴,不久也会让人心生厌烦,变得很糟糕。“我觉得置身人群比独处室内更加孤独。”

独处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先把自己安顿好,焦灼的生活自然会转向宁静与轻盈。

当梭罗书写“人舍弃越多便越发富有”时,其目的不是推崇禁欲主义者的断舍,而是重新定义“富有”,真正的富有在于内心,而非外表。

每年他只需劳作六周,就可以满足一年的生活必需。剩下的时间都专注在想做的事情里,完成人生的价值。梭罗断绝了对物质过多的欲念,过着极简的生活,充实且自在。

其实,《瓦尔登湖》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至少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专注奔赴自己的世界:“为何要不顾一切地匆忙于成功,不顾一切地沉溺于所谓进取?如果有人无法跟自己的同人并驾齐驱,可能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声。”

时光不说话,往事开成花。从今以后,不妨听梭罗之言:“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摘自为你读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