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07:董卓的郿坞堡:注意“财务自由”的心态!

2022-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言大帅

学习内容: 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公元191年—193年,共3年)

主要历史事件:

诸将商议立刘虞为帝,刘虞坚辞不受

孙坚大败董卓,在修整洛阳时发现传国玉玺

公孙瓒击破青州黄巾,声名大振

刘备、赵云投奔公孙瓒

袁绍率军击退公孙瓒

王允请吕布做内应,成功刺杀董卓

曹操大败黄巾军,领兖州牧,实力大增

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王允被杀

曹操迎战袁术军,连战连捷

袁绍刺杀吕布失败,因害怕而闭城

【原文华译】

 董卓任命他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哥哥的儿子董璜为中军校尉,都掌军权,宗族内外并列朝廷,董卓侍妾怀抱中的婴儿都封侯,把金色和紫色的绶带当玩具。董卓的车马服装都僭越天子的规格,召呼三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尚书以下都到董卓府奏事。又在郿县筑坞堡,墙高七丈,厚七丈,储备三十年粮食,自己说:“事成,雄踞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学以致用】

这一段,对于创业者来讲,是个很重要的启发,值得重视

1,志向

董卓干着雄踞天下的事,却没有雄踞天下的志向

这是致命的

就像江湖武林中人想要金盆洗手,哪有那么容易

当从在郿县筑坞堡开始,董卓就已经败了

这是在给自己找退路,想躺平,没有了志向,就是力小而任大,德薄而位尊,只有死路一条。

作为我们创业者来讲,尤其是团队领导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志向

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其他?

志向越大,越远,这个动力就会越强,就不会轻易给自己安排什么“退路”,或者讲“退休计划”

并且,能力也是跟着志向走,志向越高,你的能力更高,志向越小,即使给你高明的方法你也驾驭不了。

2,财务自由

领导者要注意这个词汇

我们谁不希望财务自由了?  没有哪个不想的

但是,作为企业领导人,即使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事实,却不能有这个心境,并且把这种感觉传递给下面的人

前文说了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长,他的老板就有点“财务自由”的心态,公司也不想做大,集团几个板块的重要岗位,都拉上自己的老丈人,侄子等等亲戚担任,然后给下面的人也传递一个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看着办,公司是不想着上市的。老板给各个子公司的领导人很低的股份

这个学长很有能力,但只是在子公司拿着不多的股份,大的股东是集团以及老板的老丈人,业务板块的70-80%都是这个学长经营起来的。他想要往前冲,把公司的业务扩大,趁着年轻要大干一场,可是总部不支持,他也担心自己把人员培养起来之后,总部再来个釜底抽薪,同时,干的活与报酬不等价,所以,也在思考单干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就是老板动力不足了,但是没有考虑到,下面的年轻人会怎么样?

如果老板没有及时调整过来,那么比如会出现大量人才流失,比如学长这样的,要么单干,要么跳槽

然后,其他的品牌侵蚀自己的市场(得力干将都留不住了,市场怎么可能保得住)

董卓也是这样的,郿坞里不仅有三十年的粮食,还有金玉,财帛,珍宝不计其数,还有少年美女800人等等(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

这些有什么用呢? 他也想想,这些人愿意陪着董卓在这里耗着等死吗?

同样的,老板一旦想着躺平,年轻人还愿意把青春耗在这家企业里面吗?

如果不能在短的时间内,有青春,汗水,换取财富和智慧,谁会愿意跟着你这个老板,这家公司打天下呢?

所以,这条路一旦踏上,除非是个小作坊,否则,没有停下来的理由(其实有科学的机制,公司越大,老板越轻松)

稻盛和夫先生讲过一段话,大致意思就是,当公司10个人的时候,我尽全力把这些人照顾好, 公司因为好了,有了更多新人进来,我就不得不更加努力,把更多的人照顾好,所以,不知不觉中,把公司做大了

所以你看,只要有这个发心,想停都停不了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华为任老也没有想过要退休, 这其实跟企业大小没有关系,跟领导人的志向有关系

做企业做的好的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要注意,那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老人,没有退休之前,神采奕奕,老当益壮,可以一旦退休,不用做什么事情之后,不到三年,就可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这个就是“不可承受之轻”的现象

3,存人失地,存地失人

这是教员在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战略思想之一,用在企业里面也是一样的

用这句话来看董卓的行为,也能看得出他的结果如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