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哲思

童年记忆(十三):打糍粑(三)

2020-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每天一棵树

糯米在男人们的锤子下变得越来越黏,直到一扯可以扯老长时,糍粑才算是打好了。

男人们合力将糍粑抬到洗净晾干的门板上。门板上早就被均匀地撒上了一层面粉,防止糍粑粘在门板上。女人们接过糍粑,手拿擀面杖把糍粑团推开,塑成门板一样的形状、厚度。弄平整后切掉四边多余的部分,扔回石臼继续打。最后在糍粑上再撒一层面粉,然后压一块门板,目的是将糍粑压平整。这时候我们小孩就能派上用场了。一方面,糍粑不愁销不掉(开玩笑呢);另一方面可以承担增压的重任。如果你也在现场的话你就能看见一排小孩坐在门板上晃荡着腿吃糍粑的有趣场景了。

大概压个十几二十分钟,糍粑基本上就平整了。趁着糍粑余温尚在,还没变硬的时候,女人们赶紧将糍粑切成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如果等糍粑完全冷却下来就会变得硬梆梆的,切起来很费劲。等糍粑凉透了就完全不黏了。女人们将糍粑过数装篮,等全部打好后再分给各家。紧接着下一轮糍粑又送过来了。中午人们是不吃饭的,劳动也不停止,饿了就揪两口糍粑吃,管饱。糍粑特别扛饿,吃一块管很久。

一天下来,大人小孩都疲惫不堪。晚上,各家各户大人们早早地拎着属于自家的糍粑回家了,小孩子也没力气闹腾了,都乖乖回家了。母亲将家里收拾干净,简单做点饭吃。糍粑是吃不下了,糯米饭太抵饱,都没饿的感觉。吃完饭,我们小孩收拾碗筷,母亲去照管鸡鸭鹅猪。父亲拎来两半桶水,将新打的糍粑泡上。这两桶糍粑要吃差不多一个冬天,放在外面会坏掉的。泡糍粑的水两三天就要换一次,否则糍粑就会酸掉。

打糍粑也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吧!表达的是物质贫乏时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