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还是“优秀”
今天的一场例会上,有一位同事分享了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
这本书讲述的是优秀的公司如何成为卓越的公司。
然而在我看来,不论我是以一个需要求职的员工,抑或是一家公司的领导人,我可能都只会选择“优秀”,而非成为卓越。
阿米尔·汗曾经演过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 )》。这里面的有两个灵魂人物,兰彻和查尔图,
兰彻是典型的卓越式人物代表,查尔图式典型的优秀式人物代表。
整部电影我始终记得一句真人心灵的话“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跟随而来”。电影的基调是抨击填鸭式教育,抨击死读书读死书而不知道学以致用,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卓越,而非其他人认可的成绩。
我也非常认可电影的基调,不过伴随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似乎再度回味,又有另外一碗毒鸡汤的存在。对卓越式人才的过度吹捧,对优秀式人才的过分贬低。
在我看来,这两类人群都是不断推动这个社会文明、科技前进的基石,是如同双刃剑一般的纯在,其中自然各有千秋。
卓越式人物
他们会有很多想法,然后会在众多想法中认可其中的一种,并投之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卓越的人可能会成功,也可能在追求过程中经历重重打击就此没落。如同《三傻》中,在电影前半部分因无法毕业而自杀的天才Joy(在电影中,他发明了无人机)。至于追求卓越的人当中,有多少能够真正的脱颖而出,名流千古,这种概率我想即便不去做真实的调研,大家心中也有数。
以此类推,一个追求卓越的公司会有多大可能真的达到“卓越”可想而知。而那些在过程中失败的公司,其公司核心人物会积累机会,东山再起,但是对于他们的员工,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换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他们可能面对的是减薪、频繁调动、不定时停薪、被裁员(裁员还是幸运的,如果是公司跑路就更惨了)。如果在行业或者社会经济动荡时期,这简直就是雪上添霜了,离开一份工作几乎可以直接于失业在家相对等。
优秀式人物
优秀式人物解决问题能力强,当领导制定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时,能够有计划、有条理的分配或者实现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不用数字说话的KPI,而是以OKR中的O为标准)。对于公司来说,一群优秀的人物能够让公司更加稳健的占领市场,发展市场,即使这个过程中有“卓越”的人或者事打破市场的平衡,优秀的团体也会迅速的在倾斜的市场中找准定位,重新掌握市场平衡。
在这里还要再以《三傻》里面的剧情为例,若干年后,查尔图成为诺克基大公司的副总裁,需要跪求冯苏·王杜(曾经的兰彻)将他的专利授权给自己的公司,用以保住自己的职位。在这里可以从单纯的一面看,卓越式的人物最终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而优秀式的人物最终沦落在日常的工作中沉浮。但是从另一面,还是那句话,优秀的团体能够迅速的找到打破平衡的点(冯苏·王杜的各项专利),找准定位(需要专利授权),重新掌握市场平衡。
关于卓越与优秀的对比,不光是电影当中存在的虚构人物,更比如特斯拉与爱迪生、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墨客与历朝历代的状元们等。
除此以外,在公司管理上,卓越式的人员相对来说,管理难度会更大,当你要变更他的目标以及工作方向时,会收到更多的阻力。而因为卓越式的人员在专业领域上很有自信,往往这类人员的离职率也会更高,为了留住这类人员,公司势必需要相比其它的成员付出更多成本,但是这些成本并不会带来百分之百的获益。
综上,在公司决策上,我会更偏向于选择使得公司更加优秀的决策,在管理中我会偏向于招聘优秀的人员。
不过这些都是我在追求“理想式”生活过程中需要的选择,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会选择抽出一份精力以及时间,做我自己内心想做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