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孩子数学丢分原因在这里丢分原因在这里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107人  艺趣书苑

【摘要】

“ 我家的孩子平常作业做的那么好,这次期中考试又考差了!”这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妈妈向小编说过的一句话。

很多孩子总是一考试就丢分,成绩怎么也上不去,做家长的不能干着急,要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所在。究竟是基础知识薄弱呢?还是应用能力差?究竟是艺高人胆小呢?还是马虎大意了呢?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试咱考了96,那么这一条跟你关系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6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

例如:下列哪些是方程?

①x+1=x-1,②y=0,③x-2=8

很多孩子都只选择③。

正确答案:全部都是。理由:由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都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条:等式;第二条:含有未知数。

对症下药:

1.不要为了锻炼孩子做难题为借口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家长们不要总心急想让孩子赶紧上手做难题,觉得孩子老在学基础知识、做基础题很丢脸。但其实,没有基础知识,一切都是空谈。

2.培养孩子学数学的信心。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会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厌倦学数学。家长们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激励消除孩子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并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趣味化,使孩子体会数学的可参与性。

3.督促孩子夯实基础,确保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容易犯的错误,督促孩子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盲目让孩子做大量的题目。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

小编在这里出个题目,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答案在会在回复中公布。

二、运算能力差

小学计算能力提不上去,考试速度就提不上去。

有的小孩开始学加法的时候,口算都没有做到位。家长舍不得花时间每天给孩子做定时、定量、速度口算练习。

有的小孩到了四年级,只要是稍复杂的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养成习惯后,计算6乘以9,他都没有自信能一口说出正确结果。

对症下药:

1.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口算练习。特别注意:定时,定量,快速。

2.夯实各种运算法则。多出一些混算,有括号的运算,和孩子一起进行纠错练习。家长有事没事在家提醒下孩子:你还记得昨晚的错误吗?这样可以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况。

3.禁止孩子使用计算器等计算辅助工具。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让孩子失去对其他运算手段的依赖,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用脑子算的能力。

下面的口算卡, 我家的孩子一直都在用。

三、应用题能力差

对于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和生产、生活的结合应用在这个年级就比较多了,行程问题、鸡兔同笼、架桥修路、货物调运等等,应有尽有。有的孩子不是很懂生活,因此考试应用起来可就要了命了。

对症下药:

1.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数学的应用场景。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数量变化的存在、养成寻找等量关系的习惯,这样,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才能有联想,使做题过程的趣味性更强。大量生活中的场景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很快进入正确的轨道。

2. 丰富找等量关系的手段。解读应用题的每一个条件,把已知条件直观的展现出来——画图法,是一个好手段。

场景一:爸爸有1000元零花钱,你有500元压岁钱。怎么样做,你们两人的钱一样多?

等量关系:(根据最后两人钱一样多)

1000元-爸爸拿出的钱=500元+你得到的钱

场景二:黑猫警长正在追逐BAD  TOMY,已知他们两个的速度是2倍的关系,如果他们之间相距1公里,黑猫警长需要追多远才能追的上BAD  TOMY ?

等量关系:(根据追击时间相同)

黑猫警长走的路程÷黑猫的速度=BAD TOMY走的路程÷他的速度

(做行程问题,画个图比较容易哦!)

四、不会推理变通

有些孩子希望考试能碰见之前做过的题,或者类似之前做过的题,甚至希望数据都不要变,但是只把小萌变成小草或者小明,小花变成小草或者小化,考试就GAME OVER。

对症下药:

多多总结题型和对应的思路。数学这门学科,在考试时能遇到跟自己之前做过的题的几率实在太小。与其期盼一模一样的题,家长更应该督促孩子把自己曾经做过的题好好总结一下,归纳分类,再列出对应的解题思路。让孩子看见题中出现一些字眼时,就能联想到相关的一串知识。

五、不细致、不规范

有的孩子边看题边做,有时候题还没有读完,这答案就已经做出来了。

有的孩子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过程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才发现左半边空间还空着又开始在左边写。

……

对症下药:

1.在题目上勾画,做标记。在读题的过程中,养成边读题边勾画的习惯。最好是不同类型的重要字眼,用不同类型的标记方式(比如直线和波浪线)。这样在做题过程中可以减少审题方面的遗漏。家长可以检查孩子平时做题时是否养成了这种习惯,如果没有,需要提醒。

2.在平常练习训练中,家长督促孩子,帮助孩子养成答题规范的习惯。比如规划好答题空间这种细节。

3.做完题目,养成检查的习惯。尤其是一套类似考试试卷的作业题,先从头捋一遍自己写上的答案,查看有没有之前写错但是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再看选择题,检查一下自己打√、画圈的选项和自己最终写上的是不是一致。最后,看看应用题的结果是不是有“3.5人,2.6米的人”这样啼笑皆非的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