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益健康,但马拉松不是
又到马拉松赛事集中举办的时间。
希波战争中,发生在马拉松海边的那场战役,雅典人取得了胜利,为了向雅典人报信,菲迪皮茨跑了42公里后死去,为了纪念这次战役和菲迪皮茨,1896年,在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人们设立了马拉松这个项目。

今天,在地方、广告商的推动下,伴随着中产阶级对“健康”的焦虑,马拉松从一项“比赛”过渡为一门“流行性运动”,开赛的地点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
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
2016年,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到306场。

马拉松如今更是一门大生意。
2017年9月17日开赛的北京马拉松,参赛报名费只需要200元,但因为近十万人报名,在二手交易网站,这个价格翻了10倍。
地方对于积极承办马拉松赛事,自然有自己的想法,相对于以往通过电视 、媒体投广告带来的效应,远不如一场马拉松赛来的直接。
此外,选手、爱好者、旅游者的到来,也对促进当地经济有积极意义。
2014年,曾承办杭马赛事的智美体育在中期年报上表示,杭州马拉松成本1200万,收入2000万,赛事运营部分的毛利率高达65.8%。
还有上下游的赞助商、广告商,马拉松装备,培训学校和教练员,每个人都在这门大生意中获得收益。
这个利益链条里面的每个环节,都希望你来参加比赛。
你只是个普通白领,小企业主,中层管理,或者是家庭主妇,退休职工,这一辈子可能都默默无闻,但只要当你走上马拉松赛场,
每个人都洋溢着欢笑,每个人都为你欢呼。
也许正是这虚假的荣耀,让更多人走上马拉松赛场。

17年的北京马拉松圆满结束后,安贞医院下班前来了5个马拉松运动员,有个天津赶过来参赛的老爷子最后是脑出血,还有3个大小便失禁。
2017年5月31日,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一例半马选手猝死。
2016年,4例。
2015年,5例。
2014年,4例。
。。。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广州,上海,厦门,昆明,合肥等地的马拉松比赛中均出现过选手猝死。
每年,都有参赛者们用生命纪念马拉松赛事,纪念死去的菲迪皮茨。

跑步有益健康,但马拉松不是。
马拉松是一项接近极限挑战的运动,无论对于你的身体还是心理。
当一项运动,在你试图挑战极限时,它就与健康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看到隔壁大爷在双杠上玩出花来,于是你也想上去试试,这无关紧要,最多你爬上双杠后下不来,但马拉松和它不一样。
即使对于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而言,也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备赛,完赛后花相当长的时间去恢复,因为运动的本质是对身体的压力和破坏,这股压力和破坏越大,你需要的准备和恢复时间就越久,当它大到超出你身体的负荷能力,你可能会发生损伤甚至猝死。
对于训练年限不足,经验匮乏,下班后跑个5公里就想要参加马拉松挑战一下自己的爱好者更是如此。

我更希望看到,将来某一天,每一场马拉松比赛,只有几百名专业选手,和几千名长期训练科学备赛的马拉松跑友参赛,更多的业余爱好者站在道路两边和电视机前,给选手加油鼓劲。
而不是十万人挤在赛道上,救护车闪着灯停在道边。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阻止有相当训练年限,做好充足的身体和心理准备,来参加马拉松的爱好者,而更多是提醒对马拉松还没有充分了解和准备的你。
作者简介:我是老杨,健身六年的腾讯高级产品经理,营养师,力量举运动员,keep签约作者,两年来在公众号、知乎专栏“健身小食堂”,撰写了关于健身,营养,行业的原创文章共2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