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看望和问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人现在见面的打招呼终于由过去的“吃了吗”逐渐变为了“你好!”。当然不排除还有些老年人和农村人还是习惯性地“吃了吗?”。也不管是刚从哪里来。
昨天在一个饭馆吃饭,等饭的过程中看到旁边桌上两对面坐着二位老人,一个正在打电话,可能也快打完了,最后一句说:“代我向他问好啊!”然后放下了电话。
真是个好习惯!
很多为温饱挣扎了几十年的人中有这样好习惯的人不多。真是《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怪不得说礼出大家呢”!
《红楼梦》中“问好”方面的礼节简直不要太多。
一种是打发丫环去问好。
宝玉和黛玉正在玩九连环,周瑞家的来送宫花,黛玉那时候还是探花的女儿,心高气傲,面对周瑞家这么有脸面的陪房也并不给面子,直接问:“这是单送我呢,还是众位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回道,众位都有了。黛玉直接就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送我。”怼的周瑞家的哑口无言。但宝玉却是转移话题:宝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来?“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宝玉听了,便和丫头们说:“谁去瞧瞧,就说我和林姑娘打发来问姨娘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回来,也着了些凉,改日再亲自来看。”
黛玉根本没想到要问宝钗安,但宝玉替她想到了,打发了丫环去代表他们二个问好。这样的宝玉,黛玉不爱也难。
一种是亲自去问好。
在送完宫花,让丫环去向宝钗代为问好后,宝玉就亲自去问好了。这一次问好,就有了宝钗要看宝玉的玉,宝钗的贴身丫环莺儿就点出玉上的字和她姑娘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宝玉就也看了宝钗的金锁,“金玉良缘”的说法从这儿就开始了。
这一次的问好对宝玉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宝玉只想表达一下礼节性问侯,但却被薛家母女、主仆装入了一个套子,也成了宝玉心中的一根刺。以致他后来在梦中说乱喊:“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还有那种很尴尬的问好。
比如贾芸要巴结宝玉,认了宝玉做父亲。但宝玉可是比贾芸要小好几岁。但既认了,宝玉也就随口说,闲了来。贾芸为了这个靠山,不时到宝玉屋里去请安,但宝玉是公子哥儿的口角,早就忘了这个儿子的存在了。当然后来是终于碰到宝玉在,请了安,听宝玉谈的无非是那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别致,谁家的酒席丰盛,谁家有奇货,谁家有异物。这种问好委实尴尬。
当然也有顺路的问好。
比如赵姨娘的顺路人情那段:
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近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几天可好了?”黛玉便知他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给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这一段赵姨娘看望完探春又顺路来看一下黛玉,还真表现得情商不低呀。
“问好”场面最大的当然是宝玉挨打后,从上到下都出动的那种看望和问好。
贾母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来,又是骂儿子,又是哭,又是要备轿回南。
薛宝钗送药.
林黛玉眼哭得肿得跟个桃子一般.
众仆人有脸面的都是一堆堆来问好,但只在外面让袭人代说。
其实最情真意切又最频繁的是宝玉看望黛玉并问好。那正是热恋中小儿女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状态。
让晴雯去送旧帕子,晴雯不解其意。黛玉却悟过来了:丝织的帕子,可不就是”横也是丝(思),竖也是丝(思)“么?怪不得古人喜用丝帕当定情物。显然,小红和贾芸就是由帕子结了缘。
最让人感觉心机的是宝钗式问好。
宝钗“夜复见长,到母亲房里商议,打点些针线。日间到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姐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日间不得闲,夜里做女红到三更才睡。”
找准目标,维护关系,察言观色,坚持不懈,礼数周全。唉呀,好累呀!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书中的类似看望和问好的描写还有很多,大多都是例行公事,并不一定是出自内心。但毕竟,能给被问侯的人带去一丝温暖,精神上一丝慰籍,想一想,人间还是值得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好了,礼节方面有的还真得向《红楼梦》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