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

后印象派:寻找新的标准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时格TimeFrozen

作者 | 方十羽

来源 | 方十羽(公众号:时格TimeFrozen)

保罗·塞尚(1839-1906)《沐浴者》

印象派反对国家控制的学院和沙龙制度,支持独立展览,印象派的主要绘画场景是当代风景和现代生活中的场景,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不是从过去的历史或者神话故事中获得灵感。

印象派对捕捉短暂的瞬间感兴趣,他们注重光线、气氛和运动的短暂效果。印象派完全的征服了自然,现代生活场景可以作为绘画的主题,他们这种彻底的胜利也让部分画家不能贸然予以接受。

后印象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后印象派可以粗略的追溯到1886年,也就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画展的那一年,到1905年左右,野兽派的出现。

文森特·梵高(1853-1890)《阿尔勒·乌节果园的白杨树》1890年

1910年,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历史学家和策展人罗杰·弗莱在他的展览《马奈和后印象派艺术家们》中创造了“后印象派”一词。就像后印象派画家自己一样,弗莱相信艺术之美本质上植根于感知。

“艺术是对想象生活的表达和刺激,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弗莱在《美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艺术家是对周围环境最敏锐的观察者,也是最不受其内在审美价值影响的人。当他沉思一个特定的视野时,混乱的美学和偶然的形式与颜色的结合开始形成和谐。

后印象派画家拒绝印象派对光线和色彩的自然表现的关注,更倾向于强调象征性的内容、形式的秩序和结构。同样,和印象派画家一样,后印象派画家也强调这幅画的艺术性,他们还认为,色彩可以独立于形式和构图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

在艺术中,只要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一大堆的问题产生出来代替它。第一个对这些新问题的性质有明确感觉的就是保罗·塞尚

法国画家保罗·塞尚是后印象主义之父。在他的作品中,他试图恢复绘画的秩序和结构感,他通过将物体还原到最基本的形状,同时保留印象派饱和的色彩来实现这一点。

保罗·塞尚(1839-1906)《埃斯泰克的海湾》1885年  芝加哥艺术学院

“我不得不认为自己并非世上最不幸的人。自己怀着自信去工作,绝不要忘了艺术,我们因此而达到星辰的高度。”      

                                                                                                 ——保罗·塞尚

塞尚在画布上用颜料画出了一系列离散的、有条理的笔触,仿佛他是在“构造”一幅画,而不是在“画”它。因此,他的作品仍然忠实于一个潜在的建筑思想:画布的每一部分都应该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保罗·塞尚(1939-1906)《贝尔西塞纳河》 1878年 布面油画   保罗·塞尚(1839-1906)《玩纸牌者》1893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

就像以印象派风格完成的作品一样,大多数后印象派作品都以可辨别的、粗犷的笔触为特色。除了给一件艺术作品增加质感和深度感之外,这些标记还指向了这件作品的绘画特质,清楚地表明它并不是对其主题的现实再现。

保罗·塞尚(1839-1906)《现代奥林匹亚》1873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1864-1901)《在费尔南多的马戏团骑白马》1881年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生于法国阿尔比,逝于马尔罗美城堡,年仅37岁。自幼身有残疾,因而发育不全。法国贵族家庭出身、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为人称作”蒙马特尔之魂“。

“无论何时何地,丑陋都有它美丽的一面;在没有人注意到的地方发现它们,是令人兴奋的。”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1864-1901)《红磨坊》1892-1895年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艺术机构

大多数时候,遵循构图的标准规则是有意义的,它们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是,你可以打破这些规则,在你的画中做出强有力的陈述。这就是绘画的意义:建立一种期待感和规律性,然后打破它。

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直到他去世后才得到人们的欣赏,但他对色彩和合成风格的实验运用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后印象派作品的特色。

保罗·高更(1848-1903)《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是什么 我们去哪儿》 1898年

这幅画,用高更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

高更认为这些人物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他们可能会回答作品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这幅画要从右向左读,就像一幅用古代语言写成的圣卷,从熟睡的婴儿-我们来自哪里-到中间站着的人-我们是什么-到左边蜷缩着的老妇人-我们要去哪里。

保罗·高更(1848-1903)《雅各与天使搏斗》 1888年 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

这是一幅惊人的作品,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的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条,产生了拜占廷镶嵌画似的效果,表现了布雷顿农民的宗教幻想,这是综合主义新信念的文献,它影响了纳比派和野兽派这样比较年轻的画派的思想。

不像印象派画家努力捕捉自然光的变化,后印象派画家故意使用人工调色板作为一种方式来描绘他们的情绪驱动的感知世界。饱和的色调、五彩的阴影和丰富的色彩范围在大多数后印象派绘画中都很明显,这证明了艺术家的创新和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方法。

保罗·高更(1848-1903)《黄色基督》 1889年  诺克斯美术画廊

这幅画中的基督是法国庞特雅芳十字架的直接代表,高更曾多次去那里作画。它描绘了一个黄色的基督形式被钉在十九世纪法国北部。法国布列塔尼妇女聚集在十字架上祈祷。

画中唯一的阴影是祈祷中鞠躬的妇女,十字架上的基督形象清晰地用黑色勾勒出来,简化了画面,大胆地勾勒出它的形状,并夸大了它的颜色,以放大妇女们祈祷冥想时高涨的情绪。

文森特·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梵高相信自然背后存在着一种力量,并试图在他的艺术中捕捉这种魔力。

文森特·梵高(1853-1890)《鸢尾花》1889年 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

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向日葵》1888年8月-1890年1月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梵高传记《尘世过客》诠释此图说: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生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文森特·梵高(1853-1890)《盛开的杏花》1889年  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梵高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小文森特(弟弟提奥的儿子)的受洗礼物。他用色彩战胜了苦难,《盛开的杏花》这一片安宁,将人带入瞬间的永恒,永远对着人的心灵说话。尽管依旧有春寒,但梵高赞叹,“今天是一个真正的春日:嫩绿的麦田,远处是紫色的山丘,如此美丽,杏花已经恣意地开放了。”

此画作于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忘却了自身正在遭受的痛苦,传递给我们的,是面对盛开的杏花,和新生命时的幸福。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星月夜》1889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月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梵高1885年至1890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

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夜间咖啡馆》1888年 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这一运动开创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绘画超越了它作为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的传统作用,而成为一扇通往艺术家心灵和灵魂的窗户。后印象派深远的美学影响影响了20世纪之交出现的群体,如表现主义,以及更多的当代运动,如与身份相关的女性主义艺术。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