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组装机配置清单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1140人  Keyneko123

CPU

首先我们看看AMD和英特尔各自的优缺点:
Intel CPU的优点:技术先进,工艺先进,功耗更低,热量更低,能效比极高,科学运算能力很强,未来延展弹性好,淘汰趋势不明显。IntelCPU的缺点:价格高昂,性价比偏低,虽然省电,但是配合市场和消费观察,其实一年省出的电费还不够买一台电风扇的,换代频繁,无缝升级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AMDCPU的优点:性价比高,实惠适合老百姓的心态,同样价格可以买到更多性能。AMDCPU的缺点:技术相对落后,工艺相对落后,功耗相对更高,热量相对较高,能效比相对低下,科学运算能力相对低下,未来延展弹性稍差,一旦有新品登场,淘汰趋势十分明显。其实这一组比较都是相对而言的,你可以发现,Intel的优点就是AMD的缺点,AMD的优点就是Intel的缺点。选购CPU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应用能力和价格因素。如果只是回家上网看电影,那买一颗千八百块的Intel处理器是不值得的,相对三四百的AMD处理器更有可购买性。如果你要多开N多游戏,那当然是Intel的首选了。如果是家用玩游戏,不会像工作室那样开一排帐号,那AMD便宜的多核CPU更有价值。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价格差不多,但淘宝价格会低很多,且参差不齐。
组合购买,如CPU+主板套装,甚至整机购买,会便宜很多。

主板

CPU不带K的是普通版本的,装机使用B250或者H270主板,价略低一点。带K的可以超频,基频也高一点,不过需要配合Z270规格主板,装机预算就稍高。

能超频的主板和不能超频的主板有什么区别?
区别并不是很大:
能超频主板,支持CPU超频,在CPU供电方便会强一些。
不能超频主板,不支持CPU超频,在CPU供电方面会稍微弱一些。
介绍下下超频的概念:
电脑的超频就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者的超频方式将CPU、显卡、内存等硬件的工作频率提高,让它们在高于其额定的频率状态下稳定工作,以提高电脑的工作速度。
超频的英文名称是“Over Clock”,是一种通过调整硬件设置提高芯片的主频来获得超过额定频率性能的技术手段。
以AMD 羿龙II X4 955黑盒CPU为例,额定工作频率是3.2GHz(赫兹),其作为一款原生四核处理器,仅通过软件方式便稳超4GHz风冷极限频率,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超频。

Z170主板和Z270主板有什么区别:
区别不大,如下
南桥的pcie条数不一样,z170是20条,z270是24条;
是否支持optane技术,z170不支持,z270支持;
其中,第一个区别,实际上只有顶级主板才有用,中低端的没用,因为不要说z270,就是z170的20条,中低端的z170主板也不是完全能开发出来用,能全部用到的基本是3000档次以及以上,比如华擎的z170 oc formula,这个有三个m2,一条m2是4条pcie,刚好用了12条,剩下的8条刚好跟以前的主板芯片组总的pcie数量持平,其他的只有一个m2或者两个m2的主板顶多用到4或者8,根本没有把z170的优势体现出来,而第二个区别,optane目前根本没有商品化的产品。

i7 7700k配z170行么?z270有点贵
可以,不过要配z170的话最好走淘宝,让卖家帮你更新好bios,我在京东买的z170 m7,客服告诉我说今年新出厂的都已经更新好bios,让我放心购买,然后我收到货后一看给我发的这块是16年10月出厂的,没办法只好买个g3900自己刷bios

i5 7600k可以用华硕z170-p的主板么
不行100系列的主板是原生的skylake架构,7代的酷睿是kabylake架构,100系列的主板都必须先刷BIOS才行,200系列的主板才直接支持kabylake架构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显卡




显存容量是什么意思啊?他的大小有什么意义呢?
显存和GPU核心的作用与CPU和内存的作用是一样的。
显存是GPU显示核心的一个临时存储器,用来暂存核心需要处理的数据。在核心足够强劲的前提下,大显存能减少读取数据的次数,降低延迟,特别是在高分辨和开启高倍抗锯齿的情况下,说明了就是个临时仓库。
但如果核心性能低下的话,大显存是发挥不出作用的,就像个仓库,装满物料,而核心却来不及处理,这样的大显存就纯属浪费。
不是大显存的显卡就好,一些性能低下的显卡,比如9300GS,HD4350,9400GT等不少都以大显存作为卖点,实际上根本用不到那么大的显存,增加的这点显存对性能根本没任何提高。 显卡最关键的还是核心和带宽。
所以显存的大小在于够用,而不在于够大,在核心够强劲的前提下,一般目前需要用到1G以上显存的情况几乎没有,用到1G的也不多。

最终渲染靠CPU(效果图),即时渲染靠显卡GPU(预览)

<table width="100%" class="table_specs"><thead><tr class="firstRow"><th colspan="7">显卡天梯图2017年6月最新版(精简版)</th></tr></thead><tbody><tr><td width="15%"><strong>GeForce700</strong></td><td width="15%"><strong>GeForce900</strong></td><td width="15%"><strong>GeForce1000</strong></td><th width="10%">显卡等级</th><td width="15%"><strong>Radeon RX500</strong></td><td width="15%"><strong>Radeon R400</strong></td><td width="15%"><strong>Radeon R300</strong></td></tr><tr><td>
</td><td>
</td><td><strong>TITAN Xp</strong></td><th width="10%" rowspan="9">高端</th><td>
</td><td>
</td><td>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X1080 Ti</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GTX Titan Z</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Titan X</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X 108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X Titan X</td><td width="15%"><strong>GTX 107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Fury X</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X 980 Ti</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Nano</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X 980</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580 8G版</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Fury</td></tr><tr><td width="15%">GTX 780 Ti</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X1060 6G版</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390X</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X Titan</td><td width="15%">
</td><th width="10%" rowspan="11">中端</th><td width="15%"><strong>RX 580 4G版</strong></td><td width="15%"><strong>RX 480</strong></td><td width="15%">R9 390</td></tr><tr><td width="15%">GTX 780</td><td width="15%">GTX 970</td><td width="15%"><strong>GTX1060 3G版</strong></td><td width="15%"><strong>RX 570 8G版</strong></td><td width="15%"><strong>RX 470</strong></td><td width="15%">
</td></tr><tr><td>
</td><td>
</td><td>
</td><td><strong>RX 570 4G版</strong></td><td>
</td><td>
</td></tr><tr><td>
</td><td>
</td><td>
</td><td>
</td><td><strong>RX 470D</strong></td><td>
</td></tr><tr><td>GTX770</td><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X1050 Ti</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380X</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X105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380</td></tr><tr><td width="15%">GTX 760</td><td width="15%">GTX 960</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560 4G版</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560 2G版</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9 370X</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X 950</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55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460 4GB版</strong></td><td width="15%">R7 370</td></tr><tr><td width="15%">GTX 750Ti</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h width="10%" rowspan="9">低端</th><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460 2GB版</strong></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RX 54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7 360</td></tr><tr><td width="15%">GTX 750</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strong>GT1030</strong></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GT730</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7 350</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7 340</td></tr><tr><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
</td><td width="15%">R5 340</td></tr></tbody></table>
点击查看2017显卡天梯图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内存

内存的主要规格有:内存容量、内存类型、内存速度和内存时序。其中最重要的<b>内存容量</b>,内存速度次之,内存类型和内存时序对内存性能也有小影响。

台式机内存频率选择方法:
首先,必须选择符合主板内存插槽的内存条,如果:DDR4或DDR3等,
其次,根据主板支持的最高频率购买内存条,当然,如果你的主板如果只支持DDR3 1333内存条,你买DDR3 1666内存条也可以安装,但只能运行1333这个频率;

最后,要注意新购买的内存条与原来的内存条是否兼容;原因是不同品牌,不同芯片的内存条可能由于不兼容而产生蓝屏、死机等现象。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硬盘

SATA3 和sata6.0gbps区别
SATA 3 是规范,SATA 6Gbps 是传输速度。
SATA 3 —— SATA 6Gbps
SATA 2 —— SATA 3Gbps(也写作 SATA 300MB/s)
SATA —— 常写作 SATA 150MB/s

SATA 3Gbps和SATA 6Gbps有什么区别
SATA 3Gbps和SATA 6Gbps的区别主要是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同,不过需要对应的主板支持才可以,如果使用SATA 6Gbps的硬盘,那么主板必须有有对应的SATA 6Gbps硬盘接口才可以,因此,组装电脑的时候选择SATA 3Gbps或SATA 6Gbps的硬盘取决与选配的主板。

进阶配置

固态硬盘

SSD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购买依据
1.SSD即固态硬盘,具有速度快、噪音小、耐用等优点,尽管价格相比机械硬盘高昂不少,但仍广受追捧。SSD拥有的接口类型很多,主要包括:SATA、M.2、PCI-E、mSATA等。SATA3.0接口是目前最常见的SSD接口,它的传输带宽可以达到6Gbps,对于要求不是很苛刻的普通用户来说SATA3.0虽算不上最新,但却是最经济的选择。另外,SATA与老旧平台的兼容性比较好,如果是对已有老设备进行升级,如6系、7系或8系主板,那么建议选择SATA接口。mSATA接口目前已濒临淘汰,如8系或100系主板都不再配有mSATA接口。SATAExpress缺乏原生支持,因此非常罕见。M.2接口的价格与SATA接近,但在传输带宽、容量、轻薄特性等方面更有优势,被誉为下一代SSD的接口标准。如果是新装机用户,主板又配有M.2接口,那么建议选择M.2接口的SSD。另外,M2接口又分为2242、2260和2280三种规格,其中2280是未来的发展方向。PCI-E接口的定位高,价格不菲,适合搭配高端平台。U.2接口目前仍处于概念期,因为支持这类接口的主板很少,因此并不多见。
2.主控、闪存、固件、缓存及性能决定了SSD的品质。由于主控的技术含量很高,因此能生产的企业并不多,以Marvell为好,此外SandForce、三星、东芝以及Intel也有类似产品。闪存是SSD的存储媒介,可以为分SLC、MLC、TLC三大类,其中SLC虽然性能好,但成本太高,因此并未出现在市场上。MLC的速度和稳定性都要优物TLC。另外生产闪存的企业不少,其品质也不尽相同。市场上一些SSD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速度变慢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主控,因此在挑选SSD时主控也是不能忽略的部分,在这方面大品牌往往更具优势,例如Intel、英睿达、浦科特等。SSD的缓存远不像机械硬盘那么重要,但是较大的缓存可以延长SSD芯片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读写能力。反应SSD性能最直观的参数是4KIOPS,即每秒输入输出值,该数值越高表示读写数据的速度越快。
3.针对SSD,附加功能同样重要。例如:断电保护功能。拥有断电保护功能的SSD能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避免数据丢失。另外,功耗、售后等因素同样非常重要。
如何选购SSD固态硬盘

市场上SSD的容量从120GB到2TB应有尽有。但主流容量通常是从120GB开始,到1GB结束。120/128GB为一档,属于入门级别SSD;240/256GGB为一档,属于主流级别SSD;480/512GB为一档,属中高端SSD;960GB/1TB为一档,属于发烧级SSD。SSD的容量与价格基本成正比。

挑选SSD时主控的品牌非常重要,前文已经提到过,尽管生产主控的企业很多,但仍以Marvell为首选,另外如浦科特、Intel和三星等也有不错的表现。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机箱

一、按体积类型分:全塔式、中塔式、迷你式
二、机箱的外观、侧透、用料等等
三、机箱走线的细节不能忽视
四、机箱散热效果的讲究
DIY装机如何选择机箱?小白必看电脑机箱选购指南
装水冷前先读懂 分体式水冷配件介绍


中塔是指能装ATX尺寸主板的机箱,也就是标准尺寸。全塔是用来装E-ATX主板、很长的显卡、很多的硬盘的,E-ATX多数是服务器主板。中塔通常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大机箱了

走背线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走背线是针对电脑机箱的,如今一些稍微好一些的电脑机箱都支持走背线,其机箱背板有孔,走线全在背板的背面走,也就是说,从后面绕着走,不留在主板的表面。

走背线机箱内部结构图走背线机箱内部结构图
非走背线电脑内部线路杂乱非走背线电脑内部线路杂乱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散热器

第一步:挑个大牌,酷冷至尊、超频三、九州风神、Tt、安钛克等
第二步:挑个价位,i3以下50元、i3以上100元;A8以下50元,A10以上100元;超频买水冷;放心吧,50元买不到侧吹,100元买侧吹就对了,不到200元买不到水冷。
第三步:挑个样子,哪个好看买哪个,注意和整机要搭。

DIY从入门到精通——散热器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电源

80PLUS认证是一种节能认证标准。分别是白牌、铜牌、银牌、金牌和白金牌。
最低是白牌,负载从20%到100%转换效率都必须达到80%。最高的是白金牌,各种参数必须超过90%,白金认证电源对硬件工程师设计和电源成本都要求比较高。这样的电源因此价格也是高大上的! 转换效率越高对用户当然是有用的, 效率越高越节能。当然档次越高电源本身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了!因为认证是需要相关认证费的,市场上一些没有通过80PLUS认证的电源也不一定不达标。其实很多负责的大品牌都是可以达到白牌以上之标准的。为了节省成本。其实每一项成本都是要消费者买单的~ 所以,没有通过认证的电源也不一定是效率低的电源。

电源功率选择
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一般都标有功耗,根据硬件的功耗,再加上100W左右,选择电源功率就可以了。
例如:主板 约为7W CPU 约为55W 内存 约为3W 硬盘 约为7W 显卡 约为10W 合计 约为97W
选择额定功率为350W的电源够用了(同时还为以后电脑硬件升级作了准备)。

进阶配置

发烧配置

显示器




IPS、MVA、PLS面板的区别 哪个更好?
液晶显示器漏光是液晶显示器在显示纯黑情况下画面出现局部过亮的情况,就象一张黑纸没有挡住亮光一样。漏光是很正常的,目前的生产工艺无法彻底解决,只是程度轻重而已。

进阶配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