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烽火 六
陈建波 陈建波的计谋小说 2017-08-12
变友为敌
陈毅过江二进泰州城,拜访二李之后,返回江南,主持召开共产党苏皖区会议,同时积极准备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的相关事宜。但1940年3月5日发生的盛子瑾事件、半塔集之战打乱了他的计划。五支队后方机关在半塔集陷入韩德勤所部的重围,向各方友军急电援救。由于五支队等部正在路西与桂系激战,一时难以抽身,故而,江北可用的部队非挺进纵队莫属了。陈毅接皖南军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急电,立即命令驻吴家桥的挺进纵队迅速救援。这就有了本文起首所说的叶飞率部驰援半塔集的经过。
因为有了陈毅与二李之间建立了良好关系,因此,挺纵才可以放心地置身边环伺的各路国民党军队而不顾,昼夜奔袭半塔集,达成解救目的。但是,半塔集之战的起因和结果,却对于驻屯江边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产生了不利影响,阴霾悄然在头顶聚集,隐约间露出了杀机。
半塔集之战的起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个关键点,却与远在泰州的二李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盛子瑾事件。盛子瑾是黄埔六期生,属于军统,时任任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泗县县长及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有亲共倾向,后因倾轧无法在皖东北立足,他秉承戴笠的意思,于1940年3月初,率部下投奔二李,番号为鲁苏皖游击部队第九纵队。但这支部队途径半塔集附近时,被新四军五支队罗炳辉得悉拦截,2000余人被缴械,盛和夫人带着细软随从,一行30个挑担只身离开。
对于盛子瑾部被缴械,二李心中非常反感,因为盛子瑾在皖东是与共产党合作的人物,在关键时刻,却被这样解决掉了,无异是给二李的头顶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内心开始对于这支卧榻之侧的所谓友军产生了疑虑。据《管文蔚回忆录续编》记叙:盛子瑾被缴械这事发生后,二李非常生气,曾责问我:新四军为什么不讲信用?
管文蔚迅速将二李的反应向陈毅急电汇报,陈毅当天亲笔拟就一封信,连夜送过江,由管文蔚派可靠的人送到泰州,面交李明扬亲收。陈毅去信的内容大致为:承认解决盛子瑾的做法不当,实是出于误会,湖西我军委实不知盛与总指挥有关,并保证交还盛部人枪。
李明扬得到了陈毅的解释和保证,暂时作罢,口头上表示谅解。但陈毅对于二李的立场态度并未完全放心,在挺进纵队主力远赴半塔集救援,吴家桥空虚的情况下,为稳住二李,他于1940年3月底第三次前往泰州城,拜访二李。
这次赴泰州,陈毅携惠浴宇同行,管文蔚在吴家桥留守,随时应付变局。但在甫一进城,便遭遇了变故。据惠浴宇所撰《刀丛出入历艰辛》一文所述:到了泰州,我们正从西门进城,在城门口忽见一个戴黑色眼镜的人正从城里出来。他和我打了个照面,彼此都流露出惊异的神情……。我见此人好面熟,一下子想起,我在国民党中央监牢里坐牢时,他曾在那里呆过一年多,叫严渭渝,是个特务,作恶多端……
陈毅一行刚进泰州便被韩德勤的耳目发现,但这个意外并不能改变他们会晤二李的安排。在文明旅社稍作休憩后,前往李明扬的住处凌家花园。这处宅邸原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凌文渊弟弟的住处,主动让于李明扬用于居住办公,占地阔绰,风景宜人。当晚,二李在宅内设宴隆重接待来宾。
陈毅依旧是儒将本色,议论纵横,谈笑风生,除了作共产党的团结抗日的宣传外,对于当下苏北的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于二李当下的身处夹缝中,左右为难的处境表示关切,,并点明了他们只有选择中立,随着韩德勤的指挥棒转,前途堪危。李明扬当即表示,决不会做替他人火中取栗的蠢事,一定会跟新四军保持友好关系,互相支持。
但表态归表态,二李心里还有一句话是不便当面挑破的,那就是新四军方面利用各种关系,以拜弟兄等方式在中上层军官中发展秘密的特别党员,种种蛛丝马迹,不但二李有所觉察,韩德勤手下的特务部门还将证据送到他们的面前。对于新四军这样的举措,心生警惕,已经暗中提防。但李明扬城府颇深,暂时不想因此事跟新四军方面计较,他要从长计议,力求使得新四军过江的发展,依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酒桌上宾主欢饮之时,公馆外突发变故。韩德勤的参谋长陆某率二十多人携配德式驳壳枪的警卫登了门,就在会客室等候。这个不速之客在这种时候前来拜访,二李顿时紧张起来,因为眼下韩德勤正跟新四军在皖东大打出手,自家却将新四军的重要人物引为上宾,。惠浴宇明白这是先前在城门处被人认出了,陆某此行的目的十有八九为此而来。
饭桌上气氛紧张,但陈毅临变不乱,以韩德勤曾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当前这里是二李防区为理由,镇定众人的情绪。李明扬留下李长江陪同陈毅等人,自己先去会客室应付打发陆某。李长江心中紧张,催着上菜,想草草罢宴。陈毅以不拖累朋友为由,趁势告辞,一行人乘黑连夜出城,返回驻地。
陈毅第三次进泰州,表面上气氛虽好,但实际上已是暗流激荡,二李面子上客气,但实质上心生罅隙,对于这一点,他不可能没有觉察。但是,只要能在可预见的时间里稳住二李,容叶飞所部救援半塔集成功并返回,就完成了此行的意图。以后的事情,再从长计议。
再说叶飞所部增援半塔集,遭遇韩德勤麾下主力新编独立六旅一部,首战击溃之,和回援各部合击围攻之敌,大获全胜。此役之后,叶飞及增援部队并没有立即离开,在半塔集休整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发生一些变化,险些令这支部队留在皖东,不能返回苏北。原因是,挺纵援军在解围战斗中,展示的战斗力受到张云逸、罗炳辉等人的青睐,有意留下他们。甚至,刘少奇也有这个想法,但他也知道陈毅所部兵力匮乏,攫其精锐,甚为不妥。
而这时,皖南军部项英迫于顾祝同的压力,要将叶张所部南调。而刘少奇、陈毅的各自意见却截然不同。
1940年4月21日,鉴于皖南军部项英等人一再拖延向苏南转移的行动,陈毅要求与延安中共中央直接电台联系获得允许,当日首次密码呼叫联络成功,陈、粟所部江南新四军与就此摆脱项英的限制,得以放开手脚,全力实施渡江北上、东进的战略。
1940年4月24日,刘少奇覆电中共中央:中央电报中提出:我方如果同意叶、管部南调,还有什么理由去苏北?
陈毅于同日致电中央:苏北敌“扫荡”高邮,预计很快陷为敌后,叶飞部应开回大桥,趁机发展。电报说:我们始终认为叶飞部必须开回大桥才能有利发展。挺纵西援后,大桥仅有两个营不能应付,尤以敌占高邮、兴化、泰州后,国民党大溃,我无主力亦不能收拾。同时大桥失守,苏南、苏北交通断绝。我们完全同意中央坚守华中、发展苏北之计。叶飞应开回苏北。
1940年5月4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刘少奇:“望令叶飞部开返苏北,在苏北地区放手发展,在今年内至少扩大至两万人枪。严令叶飞订出分期实现计划,立即动手在高邮、泰县、泰兴、靖江等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韩德勤如妨碍我发展,须坚决消灭之。”
叶飞率部衔命急速返程,于5月中旬返回吴家桥,主持召开了军政会议,汇报了西援情况,具体介绍了皖东地区的做法,众人一致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公开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发展人民抗日武装。会后就任命惠浴宇为江都县县长,贴出布告减租减息。
吴家桥工作落实后,叶飞正待过江,去面见陈毅,报告皖东之行,转达刘少奇所交代的任务。但局势急剧变化,导致他未能成行。5月17日,驻扬州的日军向吴家桥发动扫荡进攻。由于挺纵在此地驻守时间较长,野战工事相对完备,日军连续三个冲锋未能奏效。从拂晓打到中午,日军攻势减弱。下午,挺纵反攻,将来敌冲垮,一路向仙女庙据点溃退。挺纵乘胜追击,将日军包围在离仙女庙五里路的一个小村庄里。经过终夜激战,歼敌大部。由于此地离扬州仅有三十公里,扬州守敌随时可能来援,挺纵便撤出了战斗。
此役激战一个昼夜,为该地区抗战以来最为激烈的一仗。新四军展示了强悍的战力,周边地区知悉战事全程的老百姓四处传说,“四老爷”、“四将军”的名声越传越响。挺纵结束战斗后,连夜冒雨转移到靠近宜陵的地方休息,管、叶等人研究了当前的形势,认为日军受重创之后,极有可能会集中兵力进行报复性“扫荡”。吴家桥地区范围狭小,没有回旋余地,不能再留,必须转移。当下情况,只有通过宜陵,转移到通扬河以北、宜陵东北的郭村地区休整待机一途可以选择。
但是,宜陵是鲁苏皖游击部队下属第二纵队颜秀五的防区,要通过,须征得对方的同意。颜秀五与挺纵平时关系一直不错,双方时常还派人走动,不过对于这样的大部队通过,尤其是在与日军激战之后,颜本人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立即向泰州的二李报告,请求对策。
这时的二李,除了戒备新四军在眼皮底下图谋发展外,还受到了韩德勤的巨大压力。半塔集之战,新四军挺进纵队跃进数百公里赶到皖东,击败独立六旅,尔后重返苏北吴家桥,这支由江南北渡的异党部队纵横捭阖,活动之活跃、地域之宽广,引起了韩德勤极大的重视。他已经掂量出这支部队对于自己独占的苏北地盘的重要威胁,决意着手解决之。但是,吴家桥地区毗邻二李防区,他的直属部队不便进入。这件事还要由二李代劳。假手二李解决新四军,对于韩德勤而言,是个对于新四军突破吴家桥这个南临长江,东西三十佘里、南北二十余里地区限制的异动,立即嗅出不寻常的意味来。李长江当即下令:决不能让挺进纵队到通扬河以北地区,并且发下重话如果挺纵要强行通过宜陵的话,就动手打,他要求颜秀五部架起机枪,严密封锁通扬河上的桥梁,让新四军畏难而退。
得到李长江的命令,颜秀五态度为难地拒绝了挺纵借道北去的要求,但是他对于前来商谈的新四军代表惠浴宇的语言表述很是暧昧,根据《叶飞回忆录》记载,当时颜秀五说:“李副总指挥不同意,这是我们的防地,你们不能来。”
惠浴宇将颜秀五的回覆以及李长江下达的命令带回了宜陵外村庄里暂歇的挺纵管、叶等人,力主不理会颜秀五表面上的答复,强行通过。管、叶等人知道惠浴宇是专门负责做颜秀五工作的,以他对于此人的了解,做这个建议,其中肯定有原因。再加上,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并作了两手打算,要么强行和平通过,要么遇到阻击,就攻击前进通过,郭村,必须要去。
当日中午,挺纵部队吃完午饭,展开部队,以战斗姿态离开小憩的村庄,向宜陵前进,经由宜陵镇上的大桥过通扬运河。守军司令颜秀五派副官赶来交涉。挺纵前卫部队答复:我们已经和颜司令接过头,他答应让我们通过的,怎么又变卦了呢?吴家桥是弹丸之地,我们和鬼子打了一天一夜的硬仗,总要有个地方休息,还是请你们谅解!
颜秀五守军只是口头阻拦,士兵们非但没有架起武器抵抗,都从工事里出来,站在宜陵街道两侧观看新四军通过时的情形,镇上的老百姓听说这是和鬼子打了一天一夜的部队,也争着出来瞧稀奇。就这样,挺进纵队在宜陵军民的围观下,安然无恙地转移到了目的地郭村。
郭村,人口近万,西边十里外,是日军高邮、绍伯据点;向北十里,是韩德勤麾下张星炳的保三旅(后一度挂鲁苏皖游击部队番号)驻地;东边四十多里是泰州,南边是宜陵塘头(国民党江都县政府暂住地),属于二李防区;正好是日伪、省韩、两李三股势力的结合部。早在1939年10月,苏北特委就在这里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团,搞过春荒分粮斗争,还掌握了自卫队武装。挺纵抵达郭村,如鱼得水,立即轻车熟路地将在吴家桥发动群众、建设政权、减租减息、发展武装这些工作开展起来,如火如荼,影响甚远。
且说二李这边,闻听到新四军通过宜陵去了郭村,心中惊疑。追究颜秀五纵放之责,颜秀五的答复是自家势单力薄,撕破脸皮动手的话,十有八九不是这股刚刚打败鬼子扫荡的新四军的对手,反正是拦不住,不如暂先保住颜面,由着他们过去算了。
李长江对于新四军未经允许擅自恃武力通过自己部下的防区去郭村之举,大为光火,立刻就有了翻脸动手打算。但李明扬城府极深,老谋深算,先行制止,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再作定夺。
而这时,韩德勤率89军、57军等部在苏北阜宁、宝应一线,与日军激战。得悉新四军挺进纵队离开江边桥头堡,向高邮方向逼近,占领郭村,立即嗅出了其中的不祥气息。他马上急电二李,严令他们驱逐郭村新四军所部退回江南。
而这时,吴家桥、郭村等地新四军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深深刺激了二李。他们发现,新四军不像是要借道东进或者向北与友军汇合的架势,反而是要在郭村落地生根,做长期发展了。这是他们对于新四军过江发展估计最坏的结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对于形势这样的转变,二李部下几员悍将先耐不住性子。尤其以陈中柱、陈才福二陈为最。
陈中柱,黄埔六期,抗战初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特种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徐州会战后,受李明扬邀请,率部赴泰州,就任鲁苏皖游击部队第四纵队司令。此人天子门生,眼界甚高,在江北地面上目无余子,对于新四军这样的异党部队,更是轻屑。该部训练有素,以青年教导大队为核心支柱。
陈才福,在上海滩混过帮会,做过包打听,后来做了海匪拉起队伍,后被二李收编,任鲁苏皖游击部队第六纵队司令,但他悍匪的性格不改,手下多为横行不法的亡命之徒。
这二陈的部队,是二李麾下最有战斗力的纵队,他们二人按捺不住性子,要求对这支过江而来反客为主、步步紧逼的新四军动手,按照陈才福的原话说:“新四军一共才两千人,我去大叫三声也把他们叫垮了!”
外有韩德勤的密电催促,内有下属的喧嚣,面对着新四军在鼻子底下建政权,搞土改,俨然有长期屯驻发展的局势,二李再也无法在泰州城里安坐下去。李长江在新四军入驻郭村不久,便开始派人前往交涉,要求新四军退出郭村。挺纵方面既然已经进驻,正要施展手脚,绝无退让之理,对于二李方面来人以礼相待,言语上以团结抗战的道理相劝,虽然也表示是暂借驻军,但却不肯讲明时间,以拖待变。
二李屡次派人索要郭村,对方越是拖延、越是不愿意撤军,便越是引起他们的警惕,驱逐新四军的念头就越重。等到一个月后,二李确定新四军不可能主动撤出郭村了,想到江南新四军日后源源不断地过江,以郭村一带为根据地,那将会成为他们的噩梦。为免夜长梦多,索性趁这股新四军羽翼未丰,先行武力解决。
决心既下,当即进行准备。二李各自扮演红脸白脸的角色。李明扬借口参加会议,离开泰州往兴化方向去。至于他此行是否真的去了兴化,还是在泰州通往兴化方向的某个地方暂住,遥控局势,尚未有定论。但留在城里的李长江,即刻翻脸,开始动员部队。
泰州方面风云激变,郭村新四军挺纵驻地,管、叶等人也开始了全面的部署应对。他们分别向中原局刘少奇和江南总指挥部陈毅去电,汇报并请示对策。
刘少奇回电:“目前你们在苏北的任务是在冲突前争取政治上的优势。即使顽固派已向你们开枪,最初还应去信,力求合作打日本。”并重申:“……由于你们积极活动,顽固派必然迟早会向你们进攻,你们要准备与选择适当的地形位置,能够固定或以游击战支持一二个星期.让顽固派进攻你们,你们自卫,造成充分政治理由,然后再由八路军与四、五支队援助你们协力侧击顽固派。”
陈毅两次覆电,指示了应对当下形势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尽量避免与两李冲突,不能避免也要尽量拖,以待江南主力打退冷欣进攻后北渡长江,抑止战端;中策是如果避免冲突或拖延不了,要打,退到吴家桥打,那里背靠长江,可以机动;下策是在郭村打,易受四面包围,态势不利,并指示派出代表到泰州谈判,以争取时间。
管、叶等人遵从陈毅指示,拟由特委副书记惠浴宇前往泰州,与二李谈判。但这时,惠浴宇患有眼疾,两眼红肿流水,不便出使,便改派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与周山前往。陈、周二人肩负着以拖待援的任务,抵达泰州。应该说,这次谈判并未能达成目的。二李已经下定决心动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长江对于郭村来使,敷衍着谈了不过个把钟头,尽管唇枪舌剑交锋了一番,但毫无效果。他对陈、周二人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写信转达郭村新四军方面,三天之内撤出郭村,第四天,鲁苏皖游击部队将要进入郭村。随后,陈同生等人便被扣押软禁在积谷仓。
郭村挺纵驻地,正摩拳擦掌构筑阵地忙于备战。管、叶等人并未对于这次谈判寄予多少希望。尤其是叶飞,先前在半塔集与刘少奇见面,所接受的任务,经过时间和局势的双重发酵之后,已经到了诱敌来攻、孤军独守的时候了,关键只在于一点:坚守郭村的时间。如果能坚持到所承诺的七天,那么局势便会大变,重新上演半塔集之战的情形。
挺纵分别向中原局和江南总指挥部复电:表示郭村地形较好,吴家桥是一线七里长庄,不易坚守,还是在郭村迎战较为有利。
中原局刘少奇的初衷自然没有改变,局势正按照当初设想发展,他围绕郭村布局,开始调集新四军五支队、八路军五纵队积极南下,借郭村一战,解决苏北问题。
但陈毅立即覆电,态度坚决:切不可在郭村孤军御敌,吴家桥若不好守,万不得巳时则暂时退回江南,与江南部队会合,然后卷土重来。这是陈毅的第三次来电,语气和措辞都非常严厉。作为郭村守军负军事责任主将,叶飞顿感压力重重,虽然依照半塔集的经验,有信心坚守郭村打好这一仗,但直接上级领导的军令,是遵照还是违背?
叶飞和管文蔚连夜召集挺纵和苏北特委的领导同志联席开会,后来又把团以上干部找来一起讨论。针对当下的形势分析,这时挺纵脱离郭村既设阵地,仓促转移,并非善策;南有长江和两李阵地,西有运河、邵伯湖,再加日寇封锁,如果部队向江边转移,两李部队追击不舍的话,就会很被动。据此认为,还是据守郭村待援为好。
管、叶向陈毅去电,表明当前时机已经难以向吴家桥撤退,只能在郭村坚守了。
陈毅心中焦急,郭村战事,是对于他江北布局的严重破坏,已经开展的“联李抗韩”的战略努力必受巨大影响。现在不但未曾抗韩,反而和二李兵戎相见了,而且是以孤军不足两千人的兵力对付二李三万之众,风险极大。此战一旦失利,江南新四军主力失去了过江通道,同时面临三战区主力冷欣等部的围攻,前景堪危,先前对于苏北的谋划将会全盘落空。
陈毅在长江南岸面向苍茫大江,心急火燎,当即发电挺纵管、叶等人:我将于6月28日便衣过江,一切待抵达后再议。但是当他6月28日乘渔舟穿行与长江风浪之中时,江北岸一隅已然枪炮声四起,李长江指挥着麾下四个主力纵队,外加一个保安旅的配合,总兵力达十三个团正向郭村展开进攻。
所幸的是,他在战前向江北除挺纵之外的另一支派出部队苏皖支队发出了急电,急令该部火速增援郭村,正是这一支援军的及时加入,扭转了整个战斗的形势。山雨欲来,疾风飘摇中的苏北大地,正在上演着一出悲喜难言的大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