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脚靠墙上10分钟,不废一点力气,全身气血都 “ 通 ” 了!
把脚靠墙上10分钟,不废一点力气,全身气血都 “ 通 ” 了!
直立姿势虽然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人类直立以后,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造成了三个弊病:
1、未老先衰、心脏病缠身
血液的循环由横向变成竖向,这就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和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行。 轻者产生了秃顶 、眼花、白发、精神不振、易疲劳、未老先衰 ;重者脑疾病和心脏病缠身。
2、心脏器官下垂、肥胖
造成许多肠胃和心脏器官下垂病,使腹部和大腿部脂肪淤积,产生腰围线和大腹肥胖。
3、颈椎、腰椎等疾病加重
在引力作用下,致使颈部、肩背部及腰部等部位的肌肉承受更多的负荷,造成过度紧张,产生肌肉劳损、颈椎、腰椎、肩周炎等疾病的加重。
要克服人类进化中的美中不足,解决这些疾病最好是靠体育锻炼,而最佳的锻炼方法就是倒立。这里所说的倒立并不是像体育爱好者做的那样,这种倒立只要抬一抬脚,功效却不小。
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不如功补
睡前抬脚的正确方法
1、如果身体比较僵硬,腿离墙的距离可以略远一些;如果身体比较柔软,可以选择离墙近一点;
2、尝试根据垫子移动你身体,直至找到对你最为有效的位置;让腿靠在墙上,并尽量保持垂直;
3、感受你的大腿骨及腹部的重心都从骨盆的后方渗透到躯干;
4、闭上眼睛,让注意力慢慢集中到呼吸上;保持10~15分钟;
5、最后,放下两腿时,曲膝,使双脚踩住墙并抬高臀部。然后放下臀部,呼气,起身回到坐姿。
注意
1、在抬脚前、后需各喝300毫升温开水,心平气和保持轻松,自然呼吸、不可憋气,靠腰力及丹田气力来支撑身体下半部所受之酸。
2、对于背部肌肉僵硬的人而言,这姿势仍然有些难度,所以最好预备一个大枕头作缓冲,以便好好享受这姿势为你带来的好处!
3、练习时动作要慢,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要慢慢把腿放下来,避免突然的动作。
这样抬脚有什么好处呢?
别看抬脚功只是一个小动作,养生功效却非常大。
每天靠墙抬抬脚,让你意想不到的6大好处
1、促进肝解毒、肾排毒
在高抬脚时,血液会迅速流回肝、肾,给予重新解毒、排毒。 高抬脚时新陈代谢增加,腰部以下会有强烈极酸的反应,为了排解瞬间增加毒素,人体脑下垂体自会分泌激素,激发潜能,加强排毒。
2、保护心脏、稳定血压
高抬脚时因丹田训练呼吸,能减少肺部负担胸腔之浊气自可顺利排出,解决心胸之郁闷,心胸开朗气沉丹田,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心理压大降低、血压随之稳定。
3、打通任督二脉,气血畅通
在高抬脚时神阙(肚脐)及命门同运气,打通任督气血畅行无阻,毛细孔扩张,增加皮肤呼吸及代谢作用。
4、护脊椎、防关节退化
在高抬脚时,脊椎保持水平,全身肌肉富有弹性,气血顺畅,各关节自会增生骨髓,脊椎两旁神经恢复平常传导作用,何来关节退化,或长骨刺,压迫神经的病痛呢?
5、舒缓神经系统,有助睡眠
做腿向上靠墙式,为的是身体的深度放松。配上缓慢、有规律的呼吸,更是能刺激放松和消化的神经。在这种状态底下,身体消化效率更高,疲劳也能迅速的恢复。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全身的健康状态会有明显的提高,你也会发现自己很容易保持平静的心态,被失眠困扰的朋友,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一会儿,可以帮助入睡。
6、降血脂、稳血糖
在抬脚时因流汗,自可将体内酸性毒素排出,血脂肪自然燃烧。由于脾主四肢,抬脚时也运动了脾,所以血糖可以稳定,改善脾的功能,人的性情自然和蔼,这样抬脚还能缓解大腿和双脚的水肿,长期坚持有减肥的作用。
这10种人最该练习
健忘心悸:
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视物昏花: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面色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皮肤粗糙:
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有失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头发干枯:
“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手足麻木:
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指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失眠多梦:
心肝气血不足,则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月经量少:
女子的月经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头晕耳鸣:
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疲倦无力:
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