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娃”小经验(上)

2019-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吐丝

小王下个月就两岁了,截止目前他的表现虽然也有诸多小毛病,但整体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当优秀,性格也属于比较稳重的那种。

平时外婆带他,跟我或者他爸住,只有周末我们全家才会聚到一起。有我在场,全家按我的要求对待这位小主人家,我不在场,他们各自发挥。

我没有看太多的心理学或育儿教育,但我有看,新手妈妈多半看跟营养、生产、婴幼儿照料有关的内容。但我认为对待一个小孩更多的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而不仅是把他当“小宠物”进行生活照料,当然出于母性和对幼小的怜爱之情,人人都走过弯路。我来分享下我的待娃观念吧。


不可避免地先说说基本生活照料。

无论处于发育的哪一阶段,他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放手由他自己来做。当然你需要对他有所了解,或者从大概率上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做什么。

吃喝拉撒睡是一个你所能见到的任何一个活物的本能,因为这些是生理需求,不要精神需求。就好比呼吸,一个人出生之时上天就给了他这项本事,因为接下来的这辈子需要这项本事,而且是基本技能,人人都会,如果你不会,你就回去重新投胎。没有人靠自己的精神毅力憋气把自己憋死,最多他会晕倒,但当他晕倒后,他的自主呼吸系统又开始运作起来了。除非他有意自杀,一个正常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饥饿有很多种表达形式,一个婴儿凭借对饥饿的恐惧,他会哭;当他知道食物可以解决饥饿问题时,他会指向食物或食物所在的地方;当他会说话时,他会具体到自己想要哪一种食物。小孩能自主控制自己手的时候,他的手首先放向自己的嘴巴,什么东西都往嘴里送,看看能不能吃。所以那些成天追着孩子喂饭的行为是多此一举。

追喂会使他们对食物的感知能力降低并且变得挑食:初期小孩是用手抓食物的,通过触感他会形成对食物的认知,哪些硬哪些软,哪些烫,哪些凉……他会提前对送进嘴的食物有所准备,这个要用力咬,那个要轻轻捧,这个要吹一吹,那个要放一放……吃饭的速度完全由他自己掌握。哪些食物里面包裹着不能吃的东西,他会形成记忆,当然也需要监督者提醒,以免发生意外。小王从长牙需要磨牙棒的时候,我们就给过他吃干红枣,所以他只有门牙的时候就能把枣核剔得很干净了,龙眼、柑橘、黄皮等水果我也是从一开始就带核给他吃的,他从来没有发生意外。因为我注意到他之前有将咬碎的苹果渣从嘴里抓出来的行为,他是小孩,但他不是傻瓜,他能评估自己能不能吞下这样大块的东西,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哪种味道。要是他不小心被卡到喉咙了,那也是失误导致的,就像我们大人有时也会呛到或噎到一样,他本人绝没有这样的意愿。小王一直都有吃鱼,我会拿像整条泥鳅或一些大块的海鱼那种只有大刺没有小刺的肉给他吃,每次提醒他有刺,他都会小心翼翼,现在拿半条任何普通的带小刺的鱼给他,我也不会担心,他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由于他自己或快或慢或挑或选地吃饭,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会对食物失去兴趣,开始把食物拿来玩、捏、扔,这时你可以让他离开饭桌了。

另一方面追喂饭会滋生小孩的不良习惯,导致一些让你捉急的后果:比如边玩边吃,对进餐没有时间概念,吃或不吃,始终不会饿着,因为还没有饿,就有人担心我饿而来喂我吃饭。当然有些家庭在“有意”消除进餐的时间概念,比如因为单独给小孩煮饭,所以小孩可能在大人的饭前先吃,也可能半上午、半下午、睡前吃,或者任何他饿了或大人认为他饿了的时间进食。无论采取哪种进食习惯,我都不建议喂饭,大人会以自己认为适当的频率一勺子再一勺子喂,但小孩可能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必须先吞下,或者就全部含在嘴里不吞,这样他没法自己选择喜欢的食物。什么样的程度算饱,不由自己作主。有时大人认为的饱和他实际达到的饱差距太大,以至于弱小的婴幼儿都不得不想办法来进行反抗,他们要抵制进食,或者故意呕吐,或者借口于某个比吃饭更有趣的东西想躲得远远的……,有时他们的反抗不凑效,或者由于长期的反抗,大人会在他松懈时逮住机会好好利用,喂个心满意足,这样做会导致一些孩子的肠胃问题,尤其是积食和腹泻,而积食又常常引起发热发烧。而生病又有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小孩会粘人,大人会宠溺,并且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到病愈后这样的副作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你仍然耐心而且时间充裕还好,否则的话你会不胜其烦。

睡觉也是一门艺术,人人都享受过睡眠的好处,甚至有科学家专门研究睡眠本身以及睡眠对人体身心和社会的影响。小孩子睡眠多,随着他的逐渐长大以及有能力满足他永远不满足的好奇心,他可能变得睡眠不规律,可能在该睡的时间睡得不够久,可能干脆打破平日的睡眠习惯,在他想睡时睡个昏天黑地。无论他现在拥有怎样的睡眠习惯,我们大人的责任就是要把他们往好的方向引领。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苛刻孩子们了,好奇之物对他们的吸引远比手机里的新闻和视频对我们的吸引更甚,而且他们也不像大人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不得不撑着眼皮子熬夜,他们想睡时就能睡着。不建议哄小孩睡觉,不过哄或不哄最终小孩都学会了自己入睡,所以哄或不哄看大人意愿吧,只不过我认为哄的话大人会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因为每一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日常的,每天至少一次甚至多次,投入其中的时间和精力不可不谓壮观。

小王从第一次放摇篮我就有意训练他自己入睡,当时他才满一个月,还没出月子(6周),他哭得惊天动地,这也是他第一次人为地被搞得歇斯底里地大哭,把外婆心痛得捶胸顿足,我那时还拍了一个视频,后来除了他快满周岁时戒吸手指习惯的那两周睡眠对他来说很痛苦之外,其他时间他都自己睡觉。训练他很简单,坚持一个原则:坚决不能让他在你的手上睡着。如果你抱着他时他有困意了,那就在他还未完全熟睡时放下他,这时候很多老人最担心他会醒来,然后又抱起来哄,不必担心,他肯定会醒!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行动告诉他:你需要一张床,你应该在床上睡觉。当他醒来,哭闹不愿意睡,你就把他抱出来,默认他不睡觉,和他玩,切务哄他继续睡。小孩不愿意接受在床上睡觉有两点原因:一是他不够困,他只是有一点无聊或疲乏,想在你的身上依偎享受你的哄、摇和歌声或者说这样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是他明明在你手上睡着的,醒来却发现换了天地,不知身在何方,他会产生一种睡后被人抛弃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会时刻警惕,即便他非常非常困,还不得不睁一只眼盯着那个抱着他的人的一举一动,不能坐下来,不能让他远离你的身体,不能突然没了光亮……。所以你应该在他清醒有意识时就放下他,让他有所准备,承认并且熟悉他的睡眠环境。如果他有喜欢的玩具可以让他带到床上一起入睡,就像你把喜欢的书籍放枕边一样。由于我每天定时将小王放床上,告诉他睡觉,其实是他自己有困意了,拉上蚊帐然后就走开,他会在床上和喜欢的毛绒绒(冬天是他的毛毯,夏天是一个毛绒绒玩偶)打滚玩一会,然后睡着。

有一次刚给他洗完澡,正在穿衣服时突然停电,我放他在床上,告诉他停电了,妈妈出去看看。那时他才半岁,还不会说话,我拿着电卡出了门,刷完卡回来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爸爸出差在外,我又找不到房东家,而且房东不在家……经过重重波折,房东和我们共同的一位好友把钥匙送了过来,那时已经距离停电快两小时了,他们都知道我们家有个小宝宝,没有妈妈在身边恐怕会哭得死去活来,然而让他们失望了,我儿早就进入梦乡啦!打开门,朋友第一个冲进房间,看着他安静地熟睡在那里,让她欢喜了好久,逢人就笑说我们家的这一出。

还有一次,爸爸在家照看他,忘了他上午10点左右的小憩时间,当爸爸从手机上回过神来时,客厅里已然没有孩子的踪影了,他从前门找到后院,最终发现小家伙在自己的小床上睡着了,那时他一岁两个月,已经会走路了。因为担心他从床上摔下来,给他用的是一张比一般床要矮得多的1.2米宽的儿童床。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上床睡觉,让全家人感到惊喜。后来他自己上床的次数越来越多,完全摆脱了大人的帮助。由于他的睡眠和大人活动关系不大,他本来就规律的睡眠习惯现在变得极度自律,到点他就带上他的“睡眠必须品”自己上床。他的“睡眠必须品”是崽崽(一个他喜爱的毛绒绒玩偶)、一奶瓶水和一件或多件他暂时喜欢的玩具。我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上床后打开电风扇,让它左右摆动送出习习凉风。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因为我们的所在地常年夏天,小孩子是没有被子的,不存在踢被子和着凉的担忧。如果你那里气候变化大,温度这一块不得不加以留意。现在孩子大一点,他更珍惜爸爸妈妈都在身边的时光。晚上洗完澡,他会自行带着他的睡眠必须品去房间,等着爸爸妈妈一同入睡。所以睡眠对全家人成了一件大事,我们积极配合,尽量不要太晚,每天固定时间休息。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关于开灯睡觉的问题,如果作为家长,你自己怕黑,那无可非议,这一段你可以忽略不看。如果本身你是无所谓开灯或关灯睡觉,那我不建议你为了“照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而故意开灯。首先,孩子并没有怕黑,是你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他应该怕黑。想想孩子在妈妈肚子呆“小黑屋”足足9个月,如果他害怕,恐怕撑不到出生的那一天。有报道称在光亮环境下睡眠不利于黑色素的降解,可能干扰松果体对生物钟的调控,长期的光污染也可能增加白内障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我们不做评论,你可以相信科学,也可以相信迷信,不过我主张顺应自然。白天和黑天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天上的太阳变成了月亮,各种生物的作息在昼夜之间做了一个调换而已。长期开灯睡觉的孩子真的就会变得害怕黑夜哦!

除了吃睡,小孩在他所处的阶段能够自己做的事还很多,比如:摔倒自己爬起,自己开盖子取物,穿脱衣服,洗手洗脸刷牙,自己拆糖纸包装等等,最终他是朝着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方向发展的。在你眼里,小孩可能做不好任何一件事,以至于你不得不出于“好心”帮他一把。我认为只要他主动要做某事,或者在你教他时他有意愿学习,无论他做得多糟糕,除非他要求你帮忙,否则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手把手地教也应该由他自己的手去完成,你可以在关键时候询问他是否需要你的帮忙,这需要非凡的耐心,如果你实在没耐心看下去,那就走远点,眼不见为净,也留给他一点个人空间吧。


在可控范围内,有意让孩子去犯错,然后告诉他注意事项和后果。不要错过学习的机会。

认真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被电的经历?再去调查一下你周围的人,他们是否曾经触电过。一个成年人或多或少触过电,或是漏电的电插座,或是冬天门把手上的静电,或是正在使用的电风扇,或是正充电的某种电器,或是电蚊拍,或是有意地玩打火机的压电陶瓷……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触电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的孩子不能终身避免某种痛苦,那就不如让他早点经历这事,以便他日后小心行事,不至于吃大亏。小王自己玩电蚊拍,已经被电过两次了。第一次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吓了一跳,仍了拍子往大人这里跑,第二次他已经知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了,他比第一次吓得更厉害,当即就出现应急警报式嚎哭。安抚他很重要,你需要给他一个客观的态度,对于那些“有害的事物”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能过度妖魔化,不能打压他的好奇心,又要确保他的安全。现在小王也经常帮我开关电器电梯,当他去触碰什么电器时,我会告知他这个电器的哪里不能摸,那个电器的哪里不能碰,好在他都懂,让我睡午觉时可以放心地让他自己玩耍直到他睏。小孩记忆很好,但有时他的好奇心让他“选择性忘记”,当他再次接近危险时,需要你的好意提醒。

对于烫的概念也一样处理,烫的东西放他面前(不要太烫,否则会烫伤),告诉他烫,要小心。他会小心翼翼或者完全不在乎,但等他吃了一亏之后,由不得他不长记性。刀具、牙签、剪刀等看起来危险的物品在我们家都没有因为小孩而故意藏匿,它们就在它们常在的地方。小孩子必须在大人的监督下有限制地使用。比如,小王用棉签或掏耳勺掏耳朵,我们的要求是必须坐着不能站起来或走动,他违反规则或大人离开就没收他的小工具。这一切都有冒险的成份,但谁活着不是在每时每刻地冒险成长呢。

小王在玩沙子的时候,用的是小型园艺工具,当然不是故意给他买的,而是家里正好有这些工具,都是真实的铁铲子,双头锄镐,气压式洒水壶……有时他会带这些工具出去玩,为避免伤到其他小朋友,需要特别留意他的举动。我们没有在他面前表现过暴力行为(有一次外婆为了哄他不哭,教他打玩具小熊的屁股,被我制止。之后不再有类似事件。)他不会踢或打其他小朋友;他自己清楚的知道被铁铲子敲到脚是怎么一回事,在外面他的工具从没伤到他人。家里有剩下的一点过期面粉,揉好了给他当橡皮泥玩,他学着大人切菜的样子,用塑料片将面粉切碎,见他手还挺稳的。家里正好有一把小菜刀,自己手工做的,平时剥菜,切豆腐还行,很久不磨不是特别锋利,我拿给他切面粉,他玩了一下午,最后终于切到手了,左手食指切到一点皮,他没有哭,举着手跟我说“流血血咯”,我心里有点窃喜,一边带他敷云南白药,一边正好可以给他上一课。于是他知道刀会使他受伤流血,只要自己谨慎使用,就不会受伤;而万一要是受伤了,也不必大惊小怪,受伤流血的手还可以敷药处理。

他会模仿我切菜,是因为每次我在厨房他都要我抱他看,我不赶时间时都是抱着他,忙起来就拿个高凳子给他站在灶边看我操作,有时我会把锅放地上,请他帮我放调料,揭锅盖等,不得不说更多时候桌上的饭菜是我们合作的结果。由于他参加的家务比较多,居然延伸出一些想象力,他会把蚊帐上不同颜色的实心圆想像成各种水果和蔬菜,摘下来,切一切,煮一煮,加点酱油加点盐,装盘……他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念念有词,空手捧着做好的菜来给我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