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与女儿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2021-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K圆月儿
攀登八大处

教育是一门学问,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更是每一位家长必备的功课。

最近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学习一节课的时间后我想让她站起来活动活动,而她想继续做她喜爱的手工。这一假期只要空闲时间就看着视频照着做手工。我担心她一直沉迷于自己喜爱的手工制作而耽误了学习,运动量也不够。于是急切地想让她在学习间隙起来活动一下。然而,她并不会按照我预想的那样乖乖听话,固执地坐在那里不起来,并说,宁愿不课间休息也不起来活动。我当时心情及其烦躁,不由得提高了嗓门道:“从现在,从此时此刻开始,你再也不能看小视频,不能做手工!你即使选择不休息,也不能做你的东西!”我不记得当时原话是怎样,唯有烦躁与愤怒缭绕心头,犹如一团乱麻。她很不服气的看着我,脖子一梗冲我嚷嚷道:“不休息就不休息,不做就不做!”“行!你就别做了!”我抬手就把她手工的袋子全扔到了地上。那一瞬间,空气凝固了……

随后,女儿愤怒地站了起来,大声地哭出了声,边哭边说:“不做就不做,我再也不做啦!我都扔掉!都扔掉!!!”我坐在那里,她就站在门口,歇斯底里地哭喊。当她冲着我嚷嚷的时候,有一瞬间我脑子是懵的,随后就是害怕,无尽的害怕。

女儿长到8岁,这是头一次的正面顶撞。而我的感受,并不是因为她正面顶撞而感到愤怒,更多的话害怕,更多的是反思。我仿佛看到了几年之后,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时的情景。难道我这样强硬的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想到一句歌词:“像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当时我突然理解了,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玩具是什么样子。她痛苦,失望,甚至到崩溃!而这一切,竟是源自于我这个当妈妈的过激做法!

孩子被奶奶带到客厅安慰,而我则独自坐在那里发呆。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女儿如此愤怒和委屈,当下我意识到,如果我不改变方式方法,她和我之间的冲突只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常态,甚至愈演愈烈!我的后背一阵阵发凉,那一刻,我害怕了。

孩子的抽泣声很久都没有停歇,气鼓鼓地把她的作业本拿到客厅继续写作业,她已经不愿意与我共处一室。而我,头脑从刚刚的烦躁和愤怒中渐渐冷静,我知道,是我做错了,不管怎样我都不该扔掉她最喜欢的东西。这等于是釜底抽薪,剥夺了她的快乐。我们工作有压力,有烦躁与烦恼,难道孩子学习就没有压力,烦躁与烦恼吗?人总要有一个放松的出口,大人孩子都不例外,而我,就在刚刚亲手扔掉了女儿心爱的玩具,夺走了她减压的方式!

这一次,我欠闺女一个道歉。我慢慢走到她身旁,看到她还在含着眼泪写字。我跟她说:“妮妮,妈妈跟你聊聊好吗?刚才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她回绝了我,走开了。一阵沉默过后,她进屋,默默地收拾着她那些彩笔,彩纸,手账贴纸,眼睛红红的,不看我,一声不吭。我走过去张开双臂,对她说:“来,让妈妈抱抱。”这一次,她也张开双臂,抱住了我,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我知道,她是真的委屈了。我也感慨万千,我对她说:“对不起,妈妈爱你。”

毕竟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不一会儿,她又恢复了以往的顽皮,笑意盈盈地说话,唱歌。我这个当妈的看在眼里,暗自送了一口气,心结解开了,她轻松,我也轻松。我们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强烈冲突,总算解决了。

这件事给我带来无尽的反思,因此,我也决定记录下来,给自己提个醒。

我相信,这世上的每一位家长,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上学时,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后,工作待遇优厚;成家后,家庭条件优渥,等等等等。然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孩子从小是一张白纸,就看当家长的如何教育,如何与他们相处,能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案了。

我们教育孩子,首先需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孩子的缺点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孩子源于我们,又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发展。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尊重,平等的沟通。而不能以大欺小,简单粗暴。而我,就犯了以上的错误。

用心去感受,用头脑去沟通,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现阶段,如果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要寻找的是她在学校,家庭,自身三方面哪里出现了纰漏?不盲目的责怪,寻找问题的根源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要同孩子一起成长,做她的朋友,做她学习上的伙伴,做她精神上的倾听者。成长路上,我为她答疑解惑,呐喊助威,共同克服缺点,共同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